个人理财的十大症结

发布时间:2015-03-31点击率:554

  好的理财方式能帮助你开源节流,积累财富。然而,如今有很多人的理财出现了非理性行为,就此笔者介绍以下十大个人理财症结,仅供大家参考。

  1. 痴迷症

  50多岁的徐某是彩民中的一员,自买上彩票后,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搞数字排列组合。每当买了几个号码时,就会整天地研究为什么没有中大奖,一连几天都要萎靡不振。如果接连几期没有中奖,他就会寝食不安,嘴里不停地唠叨。他还将买过的彩票号码贴成一本书,平时他就怀揣着这本书走到哪儿琢磨到哪儿。家人把他送到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认定其已经出现痴迷症病状,需入院治疗。

  2. 好赌气

  有的人心情不好时,就会胡乱消费,以发泄心中的不快。这种赌气式消费的念头无处不在:胡乱买些用不着的东西,把家里常用的东西损坏后再买等等。有时自己并非知道要干什么,以及想达到什么目的,就是被瞬间快感所左右,结果花了许多冤枉钱,买了很多根本不需要的物品。伴随着个人收入的提高逐年,越来越多的人陷入到这种赌气式消费中。

  3. 无戒心

  心理学上有一种“优先性偏见”,即人们在形成一个嗜好时,往往他们会不自觉地歪曲其他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偏好。近日,湖北某市警方查获一批以玻璃制品冒充珠宝的案件。犯罪分子每到一个地方,总是分头到银行储蓄所观察是否有人取款,物色到对象后再由其中一人上前充有钱老板,一人当托儿,欺骗居民。居民上当受骗后回到家静下心再拿出来一看,才发现了破绽,扪心自问,这样蹩脚的赝品和骗局为何当时未发现?因为那时心里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观点,只拿骗子手中的物品去印证心里的观点,继而对售卖者失去了戒心。

  4.时髦病

  张先生本来有一小套住房,贷款所打出的“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广告语深深打动了他的心。为了追求“时尚”,张先生通过按月扣款的方式贷款18万元买了一套房子。几年后,张先生夫妇每月工资被贷款本金及利息扣得所剩无几,严重影响日了常生活费用的支出安排,搞的家庭不和睦。

  5.不服输

  不服输就是不愿面对现实的心理,自信自己有理财的运气和本领。搞实业的认为前几次信息掌握不准,屡屡亏损,但自信自己决策准确,便照老套路走,最后重蹈覆辙。做股票的手持某种股票多少次错过抛出的好机会,不肯罢休,宁愿长期持有,结果机会不但没有到来,反而因公司行业前景看淡,股价大幅下挫。最好的办法是坦然离开,休养生息、宁静致远,切忌头脑发热,以致倾家荡产。

  6.受诱惑

  有人为邮购广告上那只超大型的“领航者”手表外形所打动,就去邮购了一只,原来是只塑料壳电子表,不光其尺寸比广告上登的小很多,用了几天后居然就停止了走动了。刘某汇去8000元钱,购买了1000个“飞去来器”,该公司发运来的却是20箱无标识、无说明,无厂名、无产地、无合格证的劣质货,根本无法出售,而8000元钱从此“飞去”不来兮!

  7.不满足

  这种心理体现在诸多方面,以做股票为例,有的人在股票该抛时总觉得价格还能往上涨,迟迟不原意出手,最终被套牢;该买入时,又盼望着再跌一点,最终是坐失良机,竹篮打水一场空。一个高明的自律者在获利时,决不应贪婪,应及时决断,知足常乐。

  8.赶潮流

  前些年,中央银行多次下调银行存款利率,一般保险公司的利率调整往往稍微滞后,因此每次利率下调时,总会激发一些市民去赶“末班车”的心理,演变成多次涌现抢购保险潮,一些人并未了解那些险种是否适合自己,便一味投保。待到心里犯疑:买的保险需不需要,买了划算不划算,这时,已经超过10天的“允许犹豫期”。一些居民购买时贪多,没有为今后的承受能力做打算,几年后因无力支付保金而退保;而保险公司按规定扣除手续费后结算,又因拿不到投保本金而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论理”。

  9.想当然

  近年来国债这个“金边债券”市场行情上涨,与银行储蓄比较而言,选择国债总是没错的。李大妈有几万元资金在2008年陆续到期,便一古脑儿地买了几期凭证式国债,而没有和银行储蓄进行组合。今年十一,李大妈有事急用2万元。没料到凭证式国债在半年内提前支取,不但没有计息,而且还要支付百分之二的手续费,反而得不偿失。

  10.恐惧症

  历经一些投资失败的投资者往往会形成一定的恐惧心理,往往是造成下一步投资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心理误区。例如经过一次深度套牢的股民在下次买入股票后就会变得非常敏感,庄家一震仓往往就惊慌失措,几乎成了惊弓之鸟,赔钱“割肉”了,从而造成巨额亏损。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