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毕业于英国的一所普通大学,就业屡遭挫折,心灰意冷的迈克,决定做最后一次尝试,他把临街的三间门面房进行了装修,开办一家私人图书馆,面向社会众多人群,经营图书的销售和借阅。
开业初,特价酬宾,顾客盈门。一段时间后,当一切步入正轨,生意一天天变得冷清,几个月下来,简直到了入不敷出,举步维艰的地步。数着可怜的营业额,迈克做出一个无奈的选择:关门。因为想要的顾客等不来,却总有一些年轻的母亲,带着小孩子在图书管理流连,那些孩子无所顾忌的或笑或哭,有的竟然在地板上爬来爬去,书也被翻得一团糟,他自己成了图书馆的勤杂工,这让他心生厌烦。
那天,他整理着图书,一个女人带着三岁的儿子来了,他打算说不营业,但想到明天就关门歇业了,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十分钟后,女人接了一个电话神情紧张,匆匆地离开了,说会尽快过来接孩子。
孩子在地板上爬动着,还不安分地哇哇大叫,无奈他只好停下手中的工作,像一个保姆一样,给孩子读儿歌,孩子便发出咯咯的笑声,时不时冲他做个鬼脸,然后继续爬来爬去,他的脑海里突然就涌出了三个字“蠕动读者”,自己当初办图书馆时竟忽略了这类群体,两个小时后女人回来了,看着欢喜的孩子万分感激,一定要他收下报酬才肯带儿子离开,这是一天来迈克唯一的一份收入,却是自己看护孩子所得。这给了迈克很大触动:如果能给这些蠕动读者,提供一个适宜的阅读空间,又能进行高素质的托管,这样既能够让孩子从小得到书籍的熏陶,同时也减轻了年轻父母的负担。
想到这里,他忘情地脱口而出:“我要在图书馆办一个托儿所。”
他把年龄限定在1——3岁的低幼儿,与众不同的是这种托儿的方法是以图书为道具。
迈克马上行动,他着手空间的重新布置,撤去原来适宜成人的书架,放置了休闲沙发和低矮的图书画书书架,便于孩子自己挑选图书,他在地板上铺上童话卡通影像的地毯,这样幼儿可以席地而坐或随意爬行。图书馆就由原来的大众型,转变为单一的“蠕动读者”型。为了丰富幼儿的全方位需求,又划分出了具体的时间段:蠕动者阅读时间、讲故事时间、儿歌时间、肢体操时间,为此专门聘请了三个幼教老师分工负责。
他考察了许多图书市场,选择了一批适合幼儿图书,里面文字少,插图多,情节简单,并且易于儿童翻阅。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视觉和听觉,他还购买了一些特殊材质或专门设计的功能图书,按到猫时,图书就发出喵喵的声音,按到狗时就发出汪汪的声音。肢体操时间,由老师表演,穿插在故事,歌谣中,用肢体配合做出星星闪烁、张嘴、飞吻、数字表示等手势。朗朗上口的儿歌,也出自大家之手,旋律简单,歌词内容多为日常常见实物的名称,以夸张的表情边唱边指向实物,教孩子认识桌椅、窗户、地板等,在他们脑海中建立实物与词语只见的联系。
一切就绪,他把托儿所的模式搬上大屏幕,循环播放。独到、新颖的创意,活泼、趣味横生的育儿方法,吸引了过往的人驻足观看。字幕上搭配上第一期招生广告。
始料不及的是,第二天,前来报名的家长络绎不绝,仅一天的时间,计划人数就报满了。托儿所开办一周后,许多家长带上孩子慕名而来,那些功能奇特的幼儿图书,也成为销售的热点,一月下来,创出的营业额,竟然比以前多出了三倍,这个开办在图书馆的托儿所,为迈克创造着丰富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