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作为博鳌亚洲论坛的钻石级合作伙伴之一,从2007年至今,茅台集团已经连续9次以赞助商身份参会。茅台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酒茅台成长的历程中,与博鳌亚洲论坛的交往是品牌发展最重要的经历之一。在这里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启迪了我们的智慧。”
赞助博鳌亚洲论坛,体现了茅台的国际化思维。贵州茅台的全球视野,早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即现端倪。国营之初,尽管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但出于为国家发展换取外汇的朴素心态,茅台即开始走向境外:1954年,茅台酒赴印尼及香港展出;1955年,茅台酒在我国香港、澳门地区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注册销售;1986年,茅台集团成为贵州省首家创汇50万美元企业,获得贵州省政府表彰。
2014年,在外需不稳、内需偏弱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白酒行业遭遇了周期性瓶颈、渠道变革、互联网冲击、消费转型等系列问题,行业继续深度调整。在全球市场,酿酒行业的不景气甚至波及了国际酒业巨头,帝亚吉欧、保乐力加等跨国酒企的销售额、净利润等指标均出现下滑。在一片惨淡中,茅台却亮点纷呈。2014年贵州茅台集团主导产品的销售量、利税总额、利润、税金、人均创利税、人均上缴税金、股票总市值、品牌价值等,均高居中国白酒行业榜首——确保了茅台酒及系列酒的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不断提高,确保了茅台酒中国白酒第一品牌不动摇,确保了茅台酒中国高端白酒市场占有率第一。在国际酒类市场上,虽然在经济总量与品牌影响力方面,贵州茅台与国际酒业巨头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净销售额上,帝亚吉欧是贵州茅台的3.27倍,保乐力加是贵州茅台的2倍;净利润上,帝亚吉欧是贵州茅台的1.42倍。但2014年上半年以来,贵州茅台营业收入的增幅以及利润的变化趋势,远好于帝亚吉欧和保乐力加。
茅台的报表显示,2014年1—9月,中国境外的茅台酒销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92%。贵州茅台酒不仅进入了全球主要大都会的高端市场,来自茅台的投资还开始进入法国等西方酒类主产地,茅台在波尔多收购的海马酒庄已经开始产出干红和干白。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国际化战略和视野,茅台方面非常坚定地认为,在巩固和提升茅台酒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地位的道路上,茅台需要与博鳌亚洲论坛深入合作。“在过去几年里,茅台每一次在博鳌论坛的出现,对我们来说都是深刻的成长记忆。博鳌亚洲论坛给茅台搭建了一个走向世界的广阔舞台,更带来了一次次富有启迪的思想风暴,促使茅台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表示,“作为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茅台应该有更鲜明的个性特色,有跨文化的亲和力,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力,有更广泛的接受度,有更强健的生命力,有代表世界一流水准的企业治理水平和模式,有代表行业发展前沿的科研标准和能力,有更体现企业道德价值的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这些特点与博鳌亚洲论坛所倡导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非常契合的。在新形势下,企业要面对当前的各种挑战,这恰恰需要论坛倡导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实现共同发展。”
“连续9年赞助博鳌亚洲论坛,对国酒茅台的国际化进程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博鳌亚洲论坛对所有深度参与的企业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提升机会。”茅台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茅台需要借助博鳌亚洲论坛这样的高层次平台,与其他企业分享国酒茅台数十年持续发展的经验,并学习与其他企业的共同发展之道,与世界其他企业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