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企业招工,需要的人员数量,动则上千,而现在却是在‘掐尖’,只招好的、精的!”青岛市就业服务中心高级职业供求分析师李志战今春有了新的发现:青岛招聘企业由原先的求量变成了现在的求精,各类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招聘,使出了浑身解数,各种利好政策和优惠待遇频出。
“我们公司缝纫工缺口近百人,今天上午报名的不多,我们对技术工待遇不错了,但仍然缺工。”青岛海珊制衣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满脸愁容,大多数打工者看看简章就走了。青岛早报记者注意到,公司在待遇上开出了月工资2000元到4000元、缴纳五险一金、免费午餐、提供住宿洗浴、春节探亲车票报销、每月发放福利等多项待遇,报名者依然不多。
此外,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也打出了招聘电焊工、打磨工、数控的牌子,其中急需电焊工200名,计件工资在7000元至12000元;打磨工100名,计件工资在3000元至6000元。尽管如此,招聘负责人表示目前缺口仍然很大。“如果说前几年对工人数量要求高的话,那么如今已经是技工的时代,有技术的工人在企业里吃香,但相对数量就没那么多了。”一家为大企业招工的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表示,这种变化持续了一年多。
在青岛市技师学院举行的毕业生招聘会上,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侯燕燕精心挑选面前的职位,虽然老家是安徽,但她很希望留在青岛工作。为了找到好工作,侯燕燕准备十分充分,除了毕业证和大专学历证外,还拿下了钳工中级证、电工高级证和电工上岗证,“这几个证都不好考,我同学还有考预备技师的,都是为了好找工作,笔试、现场操作都不简单。”侯燕燕表示,虽然企业看中的是工作能力,但有这些证书做敲门砖,才有机会进好企业。
海信模具招聘负责人表示,证书虽然不代表能力,但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态度,而且公司内部的考核体系中,也需要蓝领技工具备相应的中级、高级甚至技师证书。“除了学生本专业必须考的证书外,有的还考了相关专业的证书,比如数控和钳工是相通的,学数控的考个钳工技能证书,也能在工作中相辅相成。”该负责人表示,除了本专业的积累,多学门技能有利于自己的水平延伸。记者采访发现,青岛市技师学院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至少考取了两个技能证书,多的有考三四个的。一名数控专业的毕业生,除了毕业证、自考海大的大专学历证外,还考出了数控加工、车工、钳工、电工的职业资格证书,算是班里的“学霸”。企业招聘对这些技术水平高的毕业生十分欢迎,这也是产业升级的结果。
记者对比往年的用工市场,很明显发现劳动者数量的减少,而此前不少企业早已经预见到这个现象,“现在90后的孩子哪有几个愿意出力的,招不到车间工人是迟早要出现的情况,所以机械化、智能化改造十分必要。”一家包装企业人力资源部刘部长告诉记者,早在两年多前,公司就采购了自动化包装系统,能够节省近1/3的人力,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去年招聘的时候,我就感觉压力突然就降低了,从来没有那么轻松过,招聘四五十个员工就足够了。”刘部长表示,今年招聘的人数更少了,只有15人,春节后多数员工回来继续上班,员工流失很少。
岛城一家大型国企在灵活务工市场招聘一线技术工人近200人,主要集中在电工和电焊专业,这个数字比往年减少很多,但在其他岗位招聘人数则极少,“这家企业技术水平高,除非是必须需要人工操作的,多数都靠机器干了,所以电工和电焊工类专业招聘最多。”代理这家企业招聘的劳务公司负责人称,往年给这家企业代理招聘,工人需要好几百人,这几年越来越少,倒不是活少了,而是他们的活多数都让机器干了。
“前几年青岛说起用工荒,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但今年这种声音少了,反而是高技能人才、管理人才紧俏起来。”李志战介绍,工人短缺已经缓解,但缺工却从低层次劳动力向高级技能人才、管理人才转化,技术人才月薪六七千元并不少见,“农民工用工荒是‘量’的问题,现在的缺工是‘质’的问题。”
究其原因,李志战分析说,一方面是年轻打工者的稳定就业比例提高,多次求职的情况变少,而劳动力的总量短缺,也促进了产业升级改造,进而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此外,目前的劳动力缺工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数企业面临的问题是技术工人短缺,青岛的劳务市场上,技术工难以满足需求。李志战认为,企业在应对招工难的同时,还应该主动进行产业升级,技术替代人工、管理替代人工,这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