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港股关注度提升所想到的

发布时间:2015-04-20点击率:638

  投资香港市场的投资者目前明显增多,关注港股的投资者明显大幅度提升。深沪A股的大幅度上涨,在相关政策共同作用下,刺激了香港市场,在一周的交易中,港股成交出现大幅度放大,而沪港通额度也在周内用完。深沪市场上涨带动也罢,沪港通政策的累积效应也罢,实际上,香港市场在大幅度上升过程中,也是针对性政策所带动,可以预见,未来关注中国香港股市的投资者将大幅度上升,而笔者对于其市场现象与交易机制有着较大的感触,恐怕这也是参与港股交易者的共同感受。

  从政策层面来看,日前,监管层释放重大利好,放开公募基金投资港股。3月27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参与沪港通交易指引》(下称《指引》)。《指引》共十条,对基金参与沪港通的风险管理、内控制度进行了管理,明确基金管理人可以募集新基金投资香港股票,无需具备QDII资格;之前已注册的基金应根据基金约定情况参与“沪港通”。此次《指引》允许公募基金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对于港股资金面将产生巨大正面影响。此前,港股AH股折价达到30%以上;而由于历史原因,被市场资金和机构投资者边缘化下的中小盘港股,其AH股折价更高。《指引》出台后,敏锐的资金蜂拥南下,“港股通”单日额度首次用尽。

  香港资本市场是国际化较强的,可以称为较成熟市场。资金推动在市场层面可以实现大涨,但其交易机制在对比深沪市场来看,具有较强的公平性与理性,多空博弈,在市场机制面前可以充分释放风险与机会,市场吸纳证券品种的能力较强,特别是一些大型公司。

  从交易机制的对比来看,我们看到港股的交易机制更为有效与公平。香港股市实行T+0且无涨跌幅交易制度,对于利空与利多的博弈可以在市场中充分体现。比如中国南车、北车在得到证监会无条件批复后,中国南车H股单日可以实现45%的涨幅。对利好反映,当日介入的投资者有权选择买入或卖出,市场化博弈较为明显,且较为公平,同时,既有涨幅50%的股票,也有跌幅超过50%的,市场分化并不为指数上涨而停止,而成分股的表现则较为稳定;而上海A股中的中国南北车最多只能涨10%,当日即使买入的投资者也无权出手,市场充分博弈的选择权较差。同理,我们研究发现,香港资本市场中新股交易机制,由于市场化的交易机制,新股发行与上市更多体现出交易机制的对等,即当日无涨跌幅,且T+0交易机制使得新股定价相对理性,博弈的价格通过市场化交易机制来进行市场定位;再来看一下深沪A股市场新股,上市首日44%的区别化老股的的当日交易机制,使得市场充分博弈市场化定位缺失,上市首日特别待遇给了新股利益推盘的机会。

  从接纳能力来看,深沪A股市场今年以来,很少有大盘股发行与上市,基本集中于中小盘类公司之中,显示市场对大盘股集中发行的接纳能力相对为差。但我们看到其接纳能力与发行公平较为明显。比如2015年4月10日,广发证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8.85港元,本次赴港IPO总募资金额将接近280亿港元,是今年迄今为止整个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IPO,亦是迄今为止中资券商在港最大规模的IPO。另据之前公告,自2015年3月30日起30日内,广发证券H股上市联席全球协调人还可以通过行使超额配售权,要求公司额外增发不超过221,973,400股H股,一旦全部行使超额配售权,广发证券此次发行H股总募资金额将超过320亿港元。因此其发行定价机制与认购方面的公平较为明显。对比深沪市场来看,新股发行虽然有进步,但要求投资者必须持有一定的股票市值进行配售,同时,大型公司调控时间等均与国际化程度较强的香港股市有较大的差距。诚然,中国深沪A股接纳大型公司的能力也具有质的飞跃,但发行机制与上市交易机制等方面的缺陷明显。

  去年三季度以来,管理层刺激资本市场的政策可谓频繁。随着各项政策刺激及多种信号的影响,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大幅度上涨的局面,而从其本身变化来看,这种上涨更大程度上具有一个外力影响的轨迹。在机构渲染股权暴富、新股首日44%上涨之后秒停、泡沫股大涨的背景下,股民变得赌性十足,但这种危险的累积或与交易机制有较大关联。从同期市场来看,香港市场保持着理性与估值回报轨迹,近期资金推动与政策推动香港市场大涨,实际上让交易机制缺陷与市场理性层面、公平交易的港股更好的走向国人视野,也利于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交易机制、发行机制等方面的改进,以利于公平交易机制的对接,更好的反映股票品种的机会与风险。

  总体而言,股票没有涨停板,也无泻利停,正是股票交易机制的公平所在。目前而言,A股市场交易机制需要改革,只有这样,股票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优胜劣汰机制、股票的市场化定位与发行、交易机制的公平才可能更为有效。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