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填川移民文化?
明末清初30年战乱,四川人口极度稀少 。清政府在统一后,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政策,主要是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 因此从湖广等地涌入大量移民,给四川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四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四川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和同化力也正是来源于厚重的移民文化,这些外省移民还成为了多数四川人的先祖。荣昌县万灵古镇有着历尽沧桑、颇具规模的“湖广会馆”旧址,时常让我们联想到当年无数来自湖广的移民在此聚会,怀乡祭祖的情景。
2015年4月27日,由中共重庆荣昌县委、荣昌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移民传承·文化荣昌”填川移民文化系列活动在重庆荣昌县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180余名专家学者、相关领导、媒体记者齐聚荣昌,畅谈荣昌填川移民文化的意义和文化产业建设,亲身感受填川移民文化的丰富内涵。人民网、中国新闻社、新浪重庆、香港卫视、重庆晨报、企业家日报等近20家媒体单位亲临报道。启动仪式上,荣昌县委书记谢金峰对专家学者和媒体莅临荣昌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一座有文化的城市才能称得上真正让游客留得住、记得住的城市。荣昌的文化底蕴丰富,填川移民文化是众多文化的一个统领,当前,荣昌在打造旅游文化选准了切入点和突破口,找到了打造地方旅游文化的关键。《填四川》电视连续剧是我们高扬地方文化优势,配置地方文化资源的重大事件,这在全国都引起了反响。荣昌县长程晓阳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蹚古道、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填四川等五次大的移民潮为世人所知,其中只有填四川是唯一的官方主导的移民——300多年前康熙皇帝颁布《填川诏》,号召整个南中国的百姓移民四川,历时100多年,整整三代人。
●首届万灵古镇填川移民文化旅游节
4月27日,首届重庆荣昌万灵古镇填川移民文化旅游节在万灵古镇县衙广场隆重开幕,为来宾和市民送上了一场填川移民文化盛宴。活动以“移民文化·薪火相传”为主题,持续至5月3日。旨在通过推出“家族祭祖”大典、“传统拜寿”仪式、川剧表演、夏布书画摄影展、荣昌名小吃展、《填四川》和荣昌非遗图文展等系列活动,加大对荣昌移民文化的深入挖掘,擦亮荣昌移民文化名片,彰显荣昌移民文化风采,将荣昌万灵古镇打造成“填川人”文化遗迹中心的主体,提升荣昌主体文化影响力。
●《填四川》今年将登陆央视
4月28日,重庆荣昌填川移民文化系列活动的两个重要子项目,重庆荣昌县填川移民文化暨电视连续剧《填四川》、长篇小说《开埠》研讨会,在荣昌县拓新瑞尔大酒店举行。荣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等几十名文艺评论家、移民文化专家参会讨论。
电视剧《填四川》是根据重庆作协副主席王雨所作长篇小说《填四川》改编。故事讲述的是清朝康熙皇帝颁布“填川诏”后,女主角宁徙一家从福建徒步入川,从一个17岁的少女通过近40年磨难成长成为传奇“女企业家”的故事。这是一部宏大的年代剧,除了讲述宁徙的人生,也折射出整个康熙年间移民文化的发展变迁。
电视剧《填四川》由曾导演过电视剧《三国演义》、《雍正王朝》的知名导演陆涛担任导演,于2013年7月24日开机,在重庆荣昌县万灵古镇共拍摄了3个月,今年将登陆央视一套,其他各地方台也将相继播出。据重庆荣昌县旅游局副局长刘洪介绍,除了电视剧《填四川》将万灵古镇影视基地作为拍摄地外,电视剧《兄弟!兄弟!》、《铁核桃》等也在其中取景。万灵古镇影视文化基地总建筑面积近两万平方米,较完整地展示了清代徽派建筑和客家建筑风貌。据介绍,自这些电视剧在重庆荣昌拍摄后,许多市民甚至是外地民众因此都慕名而来,大大地提高了万灵古镇的知名度。王雨继2010年创作长篇小说《填四川》后,去年又推出了一本新长篇小说《开埠》。
文化企业代表熊宁在发言中表示,荣昌县委县府倡导移民文化名片,实际上在全面建设荣昌城市形象起到了推动传播作用。《填四川》的播出,包括今天的研讨会,可以说在建立城市形象识别系统,荣昌已经在路上,文化名片的打造,将推动文化旅游的融合和发展。
●荣昌与湖北麻城结为友好城市共建移民文化
4月28日,重庆荣昌县与湖北麻城市签订友好城市合作协议,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填川移民文化。
湖北省麻城市副市长陈玉称,麻城是湖广填四川的发源地,而重庆荣昌是填川移民运动中的一个重要集散地和聚集地。麻城与荣昌都有移民文化背景,具有相同的文化底蕴和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丰富。两地经济发展有很强互补性,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三百多年前,数十万湖广先民辗转宁化、麻城等地,最终迁徙至川渝,如今有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称的荣昌“三宝”夏布、折扇、安陶等资源以及白酒生产技术都由当时移民所带来。据介绍,两地是因文化而结缘,因移民而牵手。此次签约结盟也是为了更好的吸纳、整合、利用各自区域的优势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并希望通过两地结盟的方式,加大对移民文化和实物遗产的保存修复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