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下旬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记者前往四川省兴文县采访“陈老辈子”,他正在僰王山镇小学讲说雷锋故事。“陈老辈子”是大家对陈国辅老人的尊称,在大家眼里他就是“当代活雷锋”、“爱国主义活教材”,在位时不争权夺势,退任后淡泊名利、热心公益;这位“做了一辈子好事的人”,在三月“学雷锋月”期间格外忙碌,在兴文县各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点),看到的是陈国辅老人清癯的笑脸,听到的是他宣扬民族精神、讲说雷锋故事的声音。尽管儿女都没在身边,尽管老伴儿已离世,他仍以87岁的苍劲之躯,发挥着余热,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采访陈国辅的报刊、电视台、网络,都称赞老人就是“当代活雷锋”,领略他“退休不褪色!越老越先进”的风采,感受他“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境界,就不难理解他一个人如何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定自己的想法,不管世界怎么变迁,坚持“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87岁却依然神采奕奕。
1988年,陈国辅就退休了,始终忙碌的他选择了退而不休,仍然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晚年精力都奉献给了关心下一代的光荣事业中,组织成立宣讲团,发起并广泛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经常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校给广大干部群众和师生宣讲兴文革命斗争史和雷锋精神,他用心装着这些厚重历史,脚步遍及全县各个乡镇。
“雷锋是我的战友,我有义务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直到我心跳停止的那一刻。”陈国辅告诉记者的话很朴实,他的笑容如三月的阳光一样灿烂温馨,让人感动!
实际上,在兴文人眼中“陈老辈子”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感动着很多人,影响着很多人。
“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著名作家左拉说:“人生只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爱,因为在爱的这分钟中间他死去了。”如今已入耄耋之年的陈国辅却没有时间去叹息,50多年他一直在兑现着当年向战友雷锋说的那句“向你学习”的话语。
1960年1月,作为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独立安装营教导员的陈国辅随部队到地方接兵,和参加新兵体检的雷锋就此结缘,成为战友。“我们住一个营房。每天天不亮雷锋就起来到炊事班帮忙;参观烈士纪念馆,大家都买冰棍解渴,雷锋却对着水龙头喝自来水;1960年沈阳洪灾,我们被派往抗洪前线,雷锋发着高烧晕倒在堤坝上,送到医疗所一醒来马上又跑回去……”回想往事,陈国辅依然深切地怀念着战友雷锋并且激动不已。亲眼目睹了雷锋许多可歌可泣的行为后,陈国辅在一次学习讨论会上向雷锋当面表态要以他为榜样:“雷锋同志,虽然你是我接的兵,但是你的精神我必须要学习!”
雷锋牺牲后,他的精神深刻在了陈国辅的心中,他告诉自己,作为战友,要为雷锋做两件事情:一是要像雷锋那样做一辈子好事,二是要把雷锋的精神传承给后代。在部队里,陈国辅被评为“学雷锋标兵”。离开部队后的50多年来,陈国辅依然铭记并践行着雷锋精神。
1975年,时任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政治协理员的陈国辅要转业了。考虑到陈国辅曾经在沈阳鲁迅美术学校当过革委会主任、军代表,部队有意让他转业到美术学校当副校长,另外给他新光机械厂担任人保科科长、沈阳市房管处担任副处长两个选择。但是,坚持要回去报效家乡的陈国辅犟着从大城市回了山区兴文,“家乡那时还在用着火把、煤油灯,我在部队里学到了文化、知识,我就更应该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他对这片养育他的土地满含深情。
正是有了要发扬雷锋精神的决心,陈国辅回到家乡将每一样工作依然干得精彩:克服蚂蝗毒蛇多和语言不通困难,带领80个人到海南学习杂交稻制种七个月,回来后育种产量在全宜宾地区的区县中排名第二;受命担任石林开发组组长、石林管理所所长、党支部书记,为石林的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石林如今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担任县委党史办研究室主任时,跑遍全国7个省、12个市(地)、25个县(区)、124个乡(镇),用心收集、整理、编纂上百万字的兴文县地方党史珍贵资料……在全县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将兴文一段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重现在世人眼前,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兴文活党史”、“爱国主义活教材”。
几十年来,陈国辅始终记住雷锋同志说的“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这句话,坚决做到“哪儿需要我,我就往哪儿去,只要对人民有利的事,我就干”。
在陈国辅的积极参与和敦促下,兴文先后建成了红军烈士陵园、长征纪念碑、亭、红军岩以及川南游击纵队纪念碑等9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点)。
一个烈士,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矗立在兴文县城区白塔山上的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纪念馆暨兴文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红军在川滇黔边区斗争活动为主题的纪念馆。该馆的成立,陈国辅功不可没。
2009年,县委、县政府采纳陈国辅关于深挖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建言,建成“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纪念馆暨兴文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并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北京军区原司令员李来柱特意从北京赶来,将1950年兴文人民赠送的一面锦旗复制品回赠给兴文,并勉励陈国辅:“你是我们原83团的老兵,要大力宣传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让后人牢记历史,开创未来。”陈国辅向老首长表示:“请您放心,我绝不辜负老首长的教诲。只要我活着一天,就宣传一天,努力教育好后人,直至心脏停止跳动为止……”
陈国辅喜欢著名作家肖伯纳说的一句话:“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烧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为把雷锋精神传承给后代,陈国辅老人走遍了兴文县中小学,他向学生们讲述着雷锋的乐于助人,雷锋的舍己为人,雷锋的刻苦学习,雷锋的勤奋节俭;他告诉学生,雷锋的道德行为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都是可以学到并在一生中努力去做到的,人人皆可以成为道德模范,在现代公民社会,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就是最大的道德。
“我始终以雷锋为标杆,视‘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这句话为人生信条。”陈国辅告诉记者,有时候会有人质疑,说雷锋是编造出来的,每每听到这些质疑,他总要苦口婆心说服大家:“我就是最好的证人,雷锋那些事迹都是真的。”“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它永不过时。”陈国辅告诉大家,美国尼克松总统写下这样一本书《不战而胜》,他在书中这样说:“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陈国辅希望大家坚决不要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的祖国。老人认为,社会越是价值多元,越要有主心骨;越是迷雾重重,越要高擎火炬,雷锋精神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钙质。雷锋精神并非雷锋独有,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让我们的生命像雷锋一样活出宽度。
一个英雄,就是一面飘扬的旗帜。雷锋这面旗帜一直在陈国辅的心中飘扬,并因为他在几十万兴文人成长的心境中飞扬。
“凡是对群众有利的事就去干”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在兴文的街头巷口,陈老的事迹被群众口口相传,但陈国辅觉得自己多年来坚持和付出的心血只是做好了一个平凡人应该做的平凡事。几十年来,做好事是他坚守的信条:“凡是对群众有利的事就去干,雷锋精神就是感恩和奉献精神。生命是有限的,精神是无限的。我就是想把我们宝贵的民族精神和战友雷锋这种可贵的个人精神传承下去,让一代一代后人们都懂得感恩和奉献。”
从1985年起,陈国辅就挑起了县关心下一代工作重担。三十年来,他先后挽救了46名违法失足青少年,帮助他们脱胎换骨、重新做人。陈国辅的党史宣讲,曾经激励兴文籍战士王松在山东省潍坊被授予“舍己救民英雄”,成为兴文第四代英烈。城区有二十来个小青年经常无事生非扰乱社会治安,成为社区“公害”,陈国辅率领关工委的老同志分工结对帮教他们,并根据他们家庭情况和本人实际,多方奔走协商,最终帮助他们就业或学会谋生技能。2008年,迁居外地、有了稳定职业和美满家庭的兴文青年小郑,抱着孩子专程回来看望陈国辅,感谢老人把自己从曾经的堕落黑暗中拯救出来。
陈国辅老人对青少年进行的思想教育,把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理想、规范行为规范、提高基本素质的种子埋进了更多孩子的心里。在他的号召下,全县有254名老党员、老干部等结对帮扶了171名闲散青少年,共同呵护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兴文全县各中小学校都设置了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和警务室,定期开展“现身说法”警示教育活动。如今,在兴文15个乡(镇),237个村(社)和县级机关、厂矿企业、学校都建立健全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构建了由38个直属一级关工委、445个基层关工委组成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全覆盖网络,全县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人员已由过去的20多人壮大到16000人。在他的带动和感召下,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兴文这片革命老区的热土上,形成常态,掀起高潮。
作为“退休不褪色、越老越先进”的当代活雷锋,陈国辅用自己的言行在兴文汇聚起极大的道德力量,成为了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和示范者。这位和蔼的老人,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让更多人学做好人,争做好人,能看到更多青少年成长为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护国安的国家栋梁之才。
“交给陈国辅就是放心”
阳光三月,陈国辅不仅在忙着到各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点)宣讲兴文革命斗争史和雷锋精神,还和关工委的老同志一起又在为2015年的“栋梁工程”奔波筹款了。
陈国辅老人退休后,常年坚持走乡串校,在对广大干群和青少年进行红色历史和雷锋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也对孤残群体和留守老人及儿童开展专项帮扶,并定期不定期的给予救助资金。这位党龄已60年的老人,为圆贫困孩子的读书梦,几十年究竟花了多少钱,没有专门统计过的他这样回答说:“每次都是摸出钱就给了,也没有记过账,也不用记嘛。”
尽管他并不富有,住房仍是几十个平方的老宿舍,家中的设施都还是上世纪的老样子,他仍将自己的大部分收入都用到了助学、助困、助残、助孤、助业上。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了8个贫困学生,自己的退休金全拿出来,还经常“挪用”老伴的,这么多年两个老人一点存款也没有,生活都由儿女负担,就是这样一如既往地接济着很多的贫困家庭。
如今,陈国辅开展帮扶的救助资金都是在退休金及儿女逢年过节给的孝敬金中挤、从生活费中挪、从各个方面凑。长期以来,家人也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儿子儿媳都很孝顺,打电话都在问:老人家钱不够用了要说哈,我们给你,晓得你是拿去做好事去了!从他的身上,他的家人也学会乐于助人,一家好施善舍;在他的精神和行动感召下,更多的人也加入到扶贫济困的行列中来。2008年,兴文县开始实施“栋梁工程”,作为栋梁工程领导组副组长的陈国辅先后找到全县300多家个私企业,动员捐款。五年共募集和争取资金323万元,扶助了546名家境贫寒、品学皆优的贫困大学新生顺利跨进大学校门。
道德是一种可以相互感染、相互支撑、相互传递的力量。在兴文县,“陈国辅”三个字就是县关工委的“金字招牌”,更是一种信任。他找煤矿业主为香山中学提供奖学金,老板拿出三万元给他,连收条也不要,就对陈老说了一句“交给你我放心”。他为麒麟苗族乡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募集捐款6万多元,他为大河苗族乡因房屋失火被烧成重伤的一家三口筹集爱心资金40余万元,他为24名“三无”青少年协调解决户口、入学和有人监护的问题等等,所有将善款交给了陈国辅的人都说:“交给陈国辅就是放心!”
2011年3月,陈国辅的退休工资恢复为副团级级别发放。时任组织部长陈凡找到陈老谈补偿的问题,他却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这个帐不用算了,就当我交党费吧。你补给我,我也是拿去捐给学生,就当是组织上捐给学生了!”
是的,高尚的心灵、崇善的本性在全人类有着深刻的共鸣。雷锋精神是一种人间大爱。“陈国辅”和他的伙伴们、他的家人、他所影响的社会慈善者们,所奉行中的“爱”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取向。
希望有生之年
再帮扶100名学生
爱迪生说:责任心将你的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问题上而不会使你厌倦。几十年来,陈国辅一直坚持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不计较生活贫富,只愿做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他说:“我只是忠实地践行了自己当年入党时誓言和向雷锋说的诺言;我做了平凡的事情,党却给了我莫大的荣誉;我在成全了别人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无悔的一生。”
每当陈国辅老人看到受助对象的一个个梦想变为现实,心里也会很高兴,这种精神享受,是其他任何方式无法换来的,也是无论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现在,陈国辅没有一分存款,生活简单而朴素,精神上的富足却让他们常常快乐得像孩童。人们常说蜡烛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的感受是蜡烛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温暖着自己。“看着迷途的孩子找到了方向与温暖,我感到莫大的安慰,在一次次地给予别人光亮的同时,我的世界也变得晴空万里。”
如今,这位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每天坚持着打乒乓、登山。 “当年在部队时,我曾经当着雷锋同志的面承诺,要一辈子向他学习。我坚持锻炼,就是希望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只要是我还有一点点能量,也要坚决的走下去,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和广大爱心人士一起,播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乐于助人、乐享人生!”陈国辅表示,“现在,我耳不聋眼不花,精神好身体棒,上天已经很眷顾我了,希望在有生之年还能再帮扶100名孤残或留守学生。”
生命,因爱而充盈。
从陈国辅老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颗仁爱之心,是一双勇于担负社会责任的坚实臂膀;从老人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我们看到的是雷锋精神的光芒在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