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江 “精打细算”的项目管理者

发布时间:2015-05-18点击率:624

 邱江,中铁二十三局四公司高级调研员兼养马河分公司经理。他担任养马河分公司经理多年,年年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责任目标任务。2014年完成产值8017万元,实现营业收入9966万元,实现利润252.6万元,2015年一季度完成产值4081.2万元,为公司交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良好的节约习惯造就了一个“精打细算”的项目管理者。

  古人云:“将在智而不在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邱总在会上这样提醒大家:“一个好的管理者,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注重细节,懂得算账。”注重细节其实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是靠日积夜累培养出来的。因为人的行为的95%都是受习惯影响的,在习惯中来提炼效益。他就是靠着“精打细算”的习惯,打好成本管理“小算盘”,从点滴细节入手,策划着怎样变废为宝,测算着怎样利用现有资源降本增效。

  

  在废品中挖掘“金子”

  养马河分公司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老生产厂家,基础设施设备非常陈旧,但是最大的优势是拥有600亩土地。要怎样管控好分公司的运转,他深知,物资设备管理尤为重要,稍不严格控制,大把大把的白花花的银子就会从手中流失。工作中,他一直强调:“废品也能变成金子。”他总是坚持在不影响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收旧利废,量材适用,合理调配,灵活使用。今年3月份,当他看见从项目部转运回来的一批批多达100多台(套)的代管设备工装,长期处于风吹日晒雨淋的露天状态,看着一堆堆设备、工装在恶劣天气的洗礼下,逐渐失去了亮色,他担心这样环境下存放的设备,会逐渐丧失设备的使用寿命,便琢磨着要给它们“涂抹上润滑油,盖上被面”进行全方位呵护,进而发挥设备的再次利用率,为公司节约不必要的维修费用。在资金紧张,桥梁轨枕正处于抢产的情况下,如果购买新篷布,一床费用就要750元,在他的眼里显得非常浪费。邱总指示:将多年前丢弃在桥梁车间杂物堆,且破烂不堪、裂口累累、灰尘满面,大家都认为排不上用场的篷布进行全面清理,做到“有洞补洞,有裂口就缝上,大小破布重叠互补”的原则,进行选择性缝补和修复。在他的坚持下,那堆垃圾中的废旧篷布已全部进行了翻新修复,并覆盖在项目转运回来的PC梁模板上。今年4月份,共计修复6米×8米的篷布40床,节约费用近2万元。

  

  在细节中寻求效益

  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分公司生产的顺利运行,优质的维修服务和保养能给分公司在抢产保供的关键时期提供有力的生产保障,并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就要坚持“开源与节流同步,预防与管控并举”的方针。

  在设备管理中,他始终坚信,从细节做起,以节约为主,降低设备维修、维护、制作等生产成本,达到创效的目的。邱总长期这样告诫我们:对待设备就象对待自己家人一样,要精心呵护。一是做好运行中设备的巡回检查。他说:“巡回检查在设备运转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发现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解决,不让设备“带病”工作,就可以避免耽误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是加强日常维护保养。要求分公司物资设备部根据车间设备的情况,制定详细的保养计划、润滑制度,督促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定期保养,定期加油,做到“呵护”有加。三是注重维修质量。要求管理部门要到生产一线及时了解设备使用情况和病根病源诊断,根据设备的损坏程度、可利用价值,以“实现最大利用价值和最小修复支出”的原则,在把握维修的“度”上下工夫,保证不因过度维修、不当维修而造成二次浪费。他的管理原则是:“从经济利益出发,精打细算,自己能解决的决不轻易委外,不能解决的也尽量联系厂家想办法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较复杂的设备,与厂家沟通,说明原因邮寄到厂家解决,实在无法坚决的再请厂家人员现场解决。”在他的严格管理下,仅2014年,在分公司设备陈旧的情况下,进行大修设备7项,各种设备定级维护保养100余台次,为分公司节约了不少的设备维修资金。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在管理方面,邱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带动分公司一班人从细节入手降本增效。他那“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点滴与积累,何来收获?”的经典名言,感染着分公司上上下下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精打细算,增强工作责任感,为企业的创效发展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