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将“O2O”作为标配添加在自己的企业介绍中,不提O2O似乎成了很没面子的事。这样的疯狂同时也引来了资本的共舞,O2O开始频繁出现在商业计划书以及投资协议书中。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在O2O领域的频繁出手更是让O2O行业看起来无比诱人。
事实上,情况真的有这么乐观吗?我们来看看餐饮行业。2014年国内的O2O市场中,餐饮行业市场份额占比高达43%,居首位。预计到2015年,我国餐饮行业O2O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资本市场对于餐饮O2O也是相当照顾。今年1月7日,餐饮外卖平台“零号线”完成B轮融资,金额约3000万美元,由腾讯领投,红杉资本及戈壁资本跟投。1月27日,网上订购平台“饿了么”完成3.5亿美元E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红杉资本。遗憾的是,除了我们熟悉的这2-3家企业,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进入我们的视线就已经提前退场,如菜谱网、壹外卖、飞猫送餐、阿姨厨房、嗨生活等等,餐饮行业大多数O2O的企业,生存时间不超过1年,能坚持3年仍然在运营的,算是难得。
旅行业电商风起云涌,各类在全国小有名气的网站和APP数不胜数,远胜于传统公司。按照主营业务的操作方式,旅游O2O项目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侧重某些品类旅行产品生产、服务商类,例如酒店点评的到到,以前仅做比价的去哪儿,门票为主的同程和驴妈妈等,以及综合提供商类,即不但提供自营服务,而且兼作供应商平台,如携程和途牛。同样遗憾的是,大量不为人知的公司在日新月异的O2O浪潮中一批又一批的倒下。在这个领域,小公司很难突破几大巨头的布局。
最近,美业O2O开始风起云涌。在应用市场上搜索“美甲”二字,能够蹦出100多个应用。随着雕爷的“河狸家”上门美甲的迅速崛起,以美甲为首的美业O2O市场被疯狂热炒。上门美发、美妆、上门按摩、spa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传统的美业是否连上网就能成功转型O2O呢?全国的美业O2O大部分发起于2013年,而短短一年内,已有多个项目挂掉。有些问题很难被有效解决,如何保证和监督服务人员上门服务的质量?如何保证服务人员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等等。而且,大多数的服务都是低频次、非刚需的,很难迅速得到大的流量。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估计也是好景不长。
我们很难做出非常精准的预测,因为互联网领域的成功,本来就充满着变数。我们能做的,只是基于过去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进行总结,避免后来者重蹈覆辙。
1、选对行业。不同产业受到互联网影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意味着不同行业O2O项目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不一样的。互联网行业的来临对很多行业带来了冲击,但仍然有很多领域无法被替代;也有很多领域未来会被替代,但存在明显的“时差”。创业者要善于利用产业时差,去发现那些尚未被重视但是具备一定潜力的行业。不要选别人已经很成功的行业,也不要选时差太明显的行业。
2、做好产品。O2O只是一种形式,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用户需求本身。解决的问题是不是用户的刚需?用户是不是愿意为之买单?是不是高频次的消费?这些问题都将决定这个O2O项目的生命力。创业者要抛开所谓的O2O外衣,去找到这个产业的本质和用户的痛点。脱离了产品价值去谈互联网,等同于和太监谈恋爱。
3、做足文章。互联网时代的“人人皆媒体”的效应,使得媒介传播效率大大提高,除了产品本身的重要性,你必须做好品牌的“文章”。优质的内容、事件是品牌传播的关键。叫个鸭子、鹅滴神这种项目的走红,和一个好的名字有很大的关系;三只松鼠和黄太吉的成功,已经足以说明品牌的个性在O2O模式中的重要性。
4、规避竞争。一些大的平台携用户和数据占有入口资源,会让很多新进创业项目卷入这个“黑洞”。创业者在自身资源和能力还不具备迅速做起势能的时候,要注意回避平台黑洞,不去跟这些大平台拼流量,最好选择重度垂直的细分市场,宽度一公分,深度一公里,通过精准的定位,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做深做透。
5、备足弹药。行军打仗,不能没有“弹药”,大多数O2O企业的倒下,都和钱有关。在比你更有钱的竞争对手面前,你就是再有节操也没有用。我经常和我的学生说:“人人都有改变世界的梦想,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改变梦想的实力。”对于创业者而言,有些时候,速度胜过一切,你必须在短时间内形成细领域的绝对优势,然后立即去融钱,再回过头持续打造品牌,慢一步就会被赶出局。
一言以蔽之:简单粗暴的O2O一定走不远。“跟随”和“复制”没有办法给我们带来想要的成功。如果你想收获不一样的成果,就必须走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路,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无路可走,让自己突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