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领军人

发布时间:2013-06-13点击率:912

  2012年10月14日,这一天,天空格外晴朗。

  在太重煤化工设备分公司大门口,一辆超大型载重车上,一个巨大的圆筒形“钢罐”吸引了路人的目光,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气化炉,正准备发运到用户手中。

  呈现在眼前的这台巨型“钢罐”,就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液态排渣气化炉,它长17米,直径4.6米,总重量竟达到了220余吨!这是太重煤化工为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图克化肥项目生产的年产200万吨合成氨项目配套气化炉,此项目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化肥制造项目,太重生产的液态排渣气化炉不仅是同类产品中世界最大的,而且工艺技术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一般人可能不会知道,这台“世界之最”气化炉的“领军人”就是该分公司的经理助理赵武斌。

  人的才能各有不同,与其说来自后天的努力,不如说与其自身经历息息相关,赵武斌就是这样。他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后又取得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学历。20年来,从技术员、机械员,到设计研究所所长,煤化工产品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深深地根植于血脉中。当上分公司经理助理后,除了必要的行政工作外,他依旧不改“科技人”的本色。一批新产品的合同一经签订,他就忙得分不清白天黑夜了:看图纸、设计资料等级、材料确认生产组织、质量把关,一直到最后装车发运,样样事必躬亲。就说这台“世界之最”吧,当时交货期很短,工艺难度非以往可比,为确保按期交货,他重新调整了生产组织结构,每天与所有管理及服务人员一起工作到晚上9点以后。

  他的胃病又犯了,胃疼起来啥药也止不住,只有加大用药量。医生早就劝过,让生活饮食一定要规律,不可过度劳累,可任务来了这一切都成了耳旁风。那些天他每天至少工作到夜里10点,次日清早7点又早早第一个来到办公室。按期交货固然重要,但相比之下质量更是命根子,谁都知道,那些巨大的“铁罐子”,如果发生爆炸,就是一颗巨型炸弹。为保证质量万无一失,他把分公司所有的工艺服务和质量检查人员集中起来,联合组成工艺纪律检查组。过去每周现场巡回检查一次,如今变成两次或3次;过去工人们反映质量问题再处理,现在检查组自己查找问题;过去发现不合格立即返工,现在不是返工的问题,而且一定要消灭在萌芽。有一次他晚上10点多回到家,刚端起饭碗,电话响了:电焊机的电源被烧坏了。他二话没说,撂下碗急匆匆出了门。为了早一分钟修好,他把设备科科长和相关工部主任都召集在现场指挥抢修,他本人一直坚持到最后才离开。回到家一看表,已经是凌晨一时了。这时才感到腹中饥饿难耐。

  产品完工后最关键的环节是试车,这是对产品最后的检验。这台“世界之最”气化炉搅拌器的原始设计方案出自英国人之手,对方原来设计直径为2.3米,我们是3.6米;他们设计的桨叶为2层,我们是3层;加之内部减速机、电气控制等,总之,这方案经过我方重大改动与创新,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造”。试车现场,英国人看的特别仔细,当试车成功后,他们一个劲儿地挑大拇指:“OK!OK!”

  装车发运是有着严格标准的,来不得半点马虎。为防止炉体插管因超宽碰到车的框架,赵武斌事先就安排将大插管作了处理。装车时他和设计人员一同在场,如有小插管需要处理,就当场让人切割。由于他组织安排周密,以前装车一次一般需要两三天,可现在只需要一个晚上就装完了。就这样,世界上第一台最大的气化炉原本需要105天的生产周期,有了他的精心组织,仅用了90天时间。

  首台“世界之最”发运后,距离年底只有两个半月了,赵武斌带领分公司干部职工齐心协力,一鼓作气打响了年末战役,不仅一举拿下了其余4台同类产品,而且将其余合同制造任务也全部完成,总产值达2亿余元。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