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劳模是个“技术控”

发布时间:2015-07-06点击率:636

  陈大全是个“厉害”的采访对象。与记者聊天时,说话直来直去,不兜圈,不敷衍,你似乎都能“摸”到他的棱角。

  可光从外表看,陈大全的确是个普通人。大概五十出头,皮肤有点黑,肚子有点胖,淹没在人海就看不见,毫不起眼。

  第一次见面时,陈大全正埋头查阅一本厚厚的刀具手册。外行人读起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符号,就像读一本“天书”。所以,根据第一印象,在大脑的数据库里,我立即找到了他的类属:技术控。

  而这位“技术控”就是被人称呼为“数控大师”的兵器工业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劳动模范陈大全。

  

  师出有名

  

  陈大全出名,在于技术好。

  别人不会干的活他能干,这是同行的赞誉,也是他的“绝活”。

  1984年,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的陈大全,22岁,风华正茂,正想一展才华。凑巧,公司买回一批数控机床,大家望洋兴叹,不知道怎么玩转它。当时,技术人才短缺,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初来乍到的陈大全,初生牛犊不畏虎,他苦心钻研,从生产操作中最基础的机械加工知识学起,循序渐进,直至数控编程所涉及的“曲线加工、正切、弦切”等大学数学知识,立马玩转了数控机床。

  从前,靠摇摇把车轴铣槽,里出外进地搞机加工,不仅功效低,劳动强度大,干出的活质量也千差万别,现在用数控机床,编好程序后把数据输进去,做多少个都是一个标准,一个模样,分毫不差,陈大全被神奇的数控世界给迷住了。

  厂里来了新活,把老师傅都给难倒了。可一位同事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调起了陈大全的胃口,“咱厂新进的数控车床,没准能有招儿”。于是,他利用自学的数控加工知识,试着一边对照手册、一边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编写程序。就是用这种“土得掉渣”的办法,陈大全熬了三天三夜,终于编出了加工程序,一试,成功了。

  抚摸着自己第一次用数控机床干出来的活儿,陈大全高兴得像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轻轻地摸了一遍又一遍。“老八级”没解决的事,让一个学徒工解决了——消息不径而走。厂领导决定把当时厂里的一台数控机床交给陈大全使用。就这样,陈大全成了北重第一代数控机床操作工。

  直到2003年底,随着数控机床成规模引进,北重集团成立了数控通关组,陈大全靠着扎实的数控加工技术当上了数控镗铣床组的组长,主要负责数控机床的验收、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和调整、数控程序的编制、培训学员以及所在车间的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等工作。

  

  技无止境

  

  出了名,又搞上了专业。从此陈大全便成了数控编程、攻关的专业户。有难题,找陈大全,他有技术“绝活”,这在公司生产线上已成为一种惯性思维。

  陈大全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用更简单、省时省力的方法把零件加工出来?

  细心的陈大全发现卧式数控机床经常要实现多面加工,需要大量的计算。为了节约计算时间,并保证计算的正确性,他针对不同系统的设备,在各车间的卧式数控机床上都编制并存储了坐标旋转的宏程序。

  “傻瓜相机”式的操作方法应运而生。操作者只需输入旋转角度和坐标点,机床就可以自动计算出加工坐标点并直接输入工件坐标系,极大的提高了卧式数控机床的计算效率和准确率,给操作者减轻了负担。

  在二代步兵战车试制、生产过程中,陈大全承担了大部分关重件的工艺调整、程序编制和首件试加工合格,如炮尾、闩体、摇架、高低机本体的整体加工等。抽筒槽这个加工重大难题摆在陈大全面前。槽宽30mm、深145mm,要求与炮膛中心对称,加工材料硬度高。加工中断刀现象频频出现,利用普通加工方法根本无法保证加工精度。

  可是,陈大全跳出“死胡同”,改变了常规的加工方法,采用了“插铣”加工方式,加工出合格的产品,既节约了刀具费用,也为批生产提供了保障。

  在陈大全看来,摸透掌握最先进、最前沿的数控技术,这能使他真真切切地感到快乐和满足,就算有时吃不香、睡不着,也乐在其中。

  多年来,陈大全承担了工厂国家多项重大武器装备生产及科研项目及重点民品项目,先后完成了世界首台首套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各种零件加工20余种;完成某战车试制生产过程中30多种关重件加工;完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激波风洞各型号卡箍、中间环及大孔径管体加工用的镗头、珩磨头等部件加工……

  成绩单佐证了他的“绝活”。

  2005年4月,陈大全被中国兵器集团公司聘为了关键技能带头人。 2011年被评为包头市级劳动模范。2012年,他主持的工艺技术创新项目《螺杆钻杆内螺旋预制定子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获评北重集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衣钵相传

  

  可能有些人会好奇地问,陈大全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他做出了哪些业绩,有什么成名之作?可以说,陈大全在数控这个领域干的事太多了,编出的程序也无法估计。

  但如今的陈大全,已经不满足于突破自身的脑力极限,而是希望把技术传播开来,将自己的“绝活”传授出去。

  “我是一个严苛的师傅。”有一次徒弟张月雷因为一个错误犯了两次,被师傅陈大全批得流下男儿泪。可当徒弟向师傅求助时,陈大全总是第一时间飞奔到徒弟旁。

  有一次,张月雷在赶制某项目关键零部件,可由于是凌晨加班,无人配置夹具,自己也不会拼装夹具的张月雷拨通了师傅陈大全的电话。

  “师傅二话没说就赶到车间。”张月雷说,陈大全一边看零件加工图纸,一边教会自己动手拼装夹具。

  “数控编程是工艺制定后,机械加工之前的工作,要想编程合理、高效,光计算机玩得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懂刀具、懂夹具、懂工艺、懂机床性能等相关知识”,陈大全教会徒弟张越雷,要想成为一名数控高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有工程师的理论水平,还要有高级技师的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力。

  从此以后,张越雷经常在设备旁消化图纸、画图纸,反复推演着操作方法和步骤,从刀具设计、程序编制、加工步骤到调整切削参数。

  张越雷告诉记者:“以前我总看到师傅因为一个零件加工反复试验几十次,有时候还把图纸全铺在地上,一点一点地去寻求最佳编程程序和参数。从师傅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在陈大全的指导下,张越雷学习机械、数控专业知识,从工艺方案的制定到工序卡片到工序图,再到加工程序编制……直到努着劲儿完成了项目,张越雷体会到:没有扎实的基础,不熟悉现场设备,工艺编制根本无法完成。

  “在师傅身上,我们学到的不仅是劳模的技术,更是劳模的精神。”多年来,陈大全先后结对、培养中高级数控操作工40余名,在与徒弟相处过程中,不论他们学历高低,悟性好坏,陈大全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本领交给他们。如今,他们已经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技能精英。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