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矿企业如何留住人才

发布时间:2015-07-16点击率:656

   经济“新常态”下,处于特殊生产环境的工矿企业,面临着人才匮乏、流失严重的困境,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如何留住人才已成为工矿企业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面对这一课题,笔者认为工矿企业留住人才,必须采取五种措施,才能发挥人才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用培训留住人才。人才流动的方向其一是哪里提供的发展空间大,人才就往哪里流动得越多。工矿企业要制定《人才教育培训规划》,每年定期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并做到“四个结合”,在培训内容上,坚持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本体性教育相结合;在培训对象上,坚持管理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相结合;在培训形式上,坚持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个人思考与团队交流相结合;在培训方式上,坚持其它培训与示范带动相结合。从而建立起“促学”机制,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建立起“助学”机制,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建立起“督学”机制,解决学得怎样的问题;建立起“践学”机制,让人才在实践锻炼中检验学识、增长才干,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用事业留住人才。人才流动的方向其二是哪里最能发挥人的潜能,人才就往哪里流动得越多。真正意义的人才注重的是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空间,要留住人才,使人才有用武之地,就得靠事业留人。为此,工矿企业要为各类人才创造施展其所学、发挥其专长的用武之地。首先,为人才搭建创业平台,对人才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关键岗位优先安排,重大事项听取意见,科研经费重点保障,科研课题优先立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长。其次,为人才确定个人发展目标,设计职业生涯,将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从而增强人才的主人翁意识,使其在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当家作主的责任和义务,增强推进企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从而使人才在企业发展中感到工作有劲头、有盼头、有干头。

  用待遇留住人才。人才流动的方向其三是哪里的工资待遇越高,人才就往哪里流动得越多。为此,工矿企业实施待遇留人必须改革薪酬制度,拉大收入差距,让人才享有良好的经济待遇。在企业发展中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对急需人才实施一人一事的特殊政策,建立优秀人才评价机制,设立优秀人才首席岗位,实施优秀人才津贴制度,让其感受人才待遇的优越性,从而增强优秀人才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用感情留住人才。人才流动的方向其四是哪里重视人才,哪里的工作环境具有人情味,人才就往哪里流动得越多。为此,工矿企业要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理解人才、关心人才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导向作用,关注每一个人、关注每一件事,营造具有“人情味”的工作环境。比如,实施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了解他们工作、学习、生活、思想等状况,对人才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全力解决;对涉及人才长远利益的问题,未雨绸缪,集思广益,科学合理地制定工作预案。

  用制度留住人才。人才流动的方向其五是哪里具有关心、培养、使用、奖惩人才的一系列工作制度,人才就往哪里流动得越多。为此,工矿企业在人才使用上,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变行政选人为市场选人,变伯乐相马为赛马选人,坚持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使人才脱颖而出。在选人标准上,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把作风好、有真才实学、群众威信高的人才充实到领导岗位。在具体操作上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坚持专业考核与全面考察相结合,注重业绩,突出能力。通过制度的实施,使人才感到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工作上受尊重,心情舒畅。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