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全球商业将发展至一个全新的文明阶段——社会责任管理阶段。在不远的将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主要依赖自身参与社会责任的贡献而产生的竞争力,获得新的客户和订单,进而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组织管理、劳工关系、公平经营、消费者权益保护、公众参与和发展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2010年11月1日,国际化标准组织发布的社会责任指南标准(ISO 26000),已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对企业的管理思维、营运模式产生新的影响。在商业管理历经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阶段之后,它标志着全球商业新阶段——社会责任文明管理阶段的诞生。
作为ISO 26000标准制定的参与国之一,中国正以积极的态度推动和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帮助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建立积极的风险管理措施,促进全球商业的合作、和谐发展。
2012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研究显示,2012年,中国100强系列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分由19.7分上升为23.1分,整体从旁观阶段进入起步阶段,但社会责任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在积极落实社会责任方面,国有大型企业整体优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不过,值得赞赏的是,我国A股上市公司践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水平明显提高。资料显示,从2009年至2012年,A股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数量逐年上升,分别为371家、483家、531家、592家。
数据显示,2012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全部592家公司中,金融保险业、采掘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占行业内公司总数的比例前三甲,分别达97.50%、57.14%、49.37%。地域分布上看,华东地区达233份、华北地区115份、华南地区83份、华中地区55份、西南地区51份、西北地区29份、东北地区26份,各地区较2011年均有一定幅度上升。
分析认为,各地区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区内具有国有背景的企业比例、有强制披露要求的公司比例,以及行业和板块的分布状况等因素。四川上市公司是四川市场经济的“领头羊”,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上市公司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社会关注。
2012年,四川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占本省上市公司数量比例为22.47%,在全部89家上市公司中,约20家左右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四川省占全部592家公司的3.38%。
尽管中国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现状有待进一步改善,水平和规模有待进一步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践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积极作用。
主动承担和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与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是正比例关系。社会责任的落实,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形象、知名度、美誉度、业界口碑的提升,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另外一个方面,企业竞争力提升后,又能最终促进企业各方面能力的良性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践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但是,不应单纯地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而践行社会责任。践行社会责任不应被短期的商业利益所绑架,践行社会责任应是长时间坚持和持续的过程。
同时指出的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角色与企业扮演的经济角色是协调统一的。从单一的经济角色到身兼经济、社会责任角色的转变,将促使企业的经营思路从狭隘的企业内部过度到宽泛的全球商业竞争。角色转变后,企业会主动地将狭隘的企业所有者利益与宽广的社会利益再平衡、再协调。
随着社会责任观进一步发展,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将是一个被动落实到主动承担的漫长过程。相对于目前多数企业仅仅只扮演的经济角色,在不远的未来,商业发展到文明管理的高级阶段后,承担社会责任将成一种主动承担的社会使命。
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各个不同的利益体,将在平衡和协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强调的是,一个经济体的商业文明程度,主要表现在,经济体内各种利益关系的和谐和平衡程度,而不是表现在企业财富积累有多富,也不表现在企业规模和经济指标的增长数据上。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只是经济角色的细微方面,社会文明的进步才是社会角色应担当的重中之重。这也是商业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应具备的主要特征。
不久前,全球财富论坛在成都落幕,财富论坛的气场依旧在四川企业里面发酵。我们欣慰感到,四川企业普遍意识到,有责任就有魂,无责任就无魂。
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