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经济环境持续严峻,煤炭价格大幅下滑,经济运行负重艰难的困难局面,兖矿集团利用经济危机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大力加快鄂尔多斯新区建设,全力构建适应市场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要求的能源新区发展模式,为兖矿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危中寻机
倾力建设能源新极
鄂尔多斯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宏伟战略,着眼于在鄂尔多斯再造一个新能源化工基地,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2009年,兖矿集团成立鄂尔多斯能化公司。该基地目前拥有两对生产矿井,三对在建矿井,以及一个在建的180万吨煤制甲醇转烯烃化工项目。鄂尔多斯能化公司成立以来,突出高质高效发展主题,实施煤、化一体化发展战略,创新矿井生产、项目建设、资源获取、资本运作“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在较短时间内走出一条项目快速建设、资源高效利用、后发优势加快显现的发展道路。从入蒙收购第一座矿井到三年后众多重大项目齐头并进,鄂尔多斯能化公司依托当地优惠发展环境,充分依靠当地政府支持,借助市场力量实现高效发展,描绘出地企协作、和谐共赢的美好蓝图。
鄂尔多斯能化公司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加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截至2012年底,已有国内近50家国家级、省级大型能源企业和数十家本地大型矿业集团在鄂尔多斯投资开发能源产业。
国家确立煤炭产业大型集约化发展方向,更需要在鄂尔多斯形成一个大型的能源企业,提升资源并购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规模保障。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态势和复杂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唯有依托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全力推进新区建设,尽快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站稳脚跟,才能实现兖矿集团的新跨越。为此,兖矿集团审时度势,敏锐抓住经济低谷带来的低成本机遇,全力推进鄂尔多斯新区建设,力争尽快形成兖矿集团西部开发的新经济增长极。
针对这种局面,兖矿集团认为:虽然当前煤炭行业面临巨大困难,但是,煤炭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能源的地位没有改变,必须紧紧抓住当前的机会,加快鄂尔多斯新区建设,尽快建成新的能源基地,迎接新的经济发展需求。加快鄂尔多斯新基地建设,就必须创新发展思路,转变管理体制,用新机制激发新活力,用管理创新引领开发建设步伐,实现鄂尔多斯能化公司高质高效发展,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快速提升兖矿集团在中国煤炭行业乃至全球能源企业中的规模当量、综合实力和品牌形象,培育企业后发优势。今年4月底,兖矿集团总经理李位民主持召开了推进鄂尔多斯能化加快发展现场会,确定实施一系列快速推进鄂尔多斯新区建设的新政策、新机制、新举措。
创新体制
为新区建设插上腾飞翅膀
近年来,随着本部基地生产规模的持续稳定,兖矿集团创业的重点逐步向外部转移。包括鄂尔多斯基地在内的外部发展基地,成为兖矿集团迅速崛起的主体力量。为加快这些基地的发展步伐,兖矿集团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冲破传统模式束缚,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改革行政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建立适应市场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而在推动鄂尔多斯能源基地建设上,更是创新理念,创新机制,致力为鄂尔多斯能化公司快速建设打开体制机制的闸门。围绕构建管控适度、权责清晰、规范高效、充满活力的管控体系,坚持责权利相统一、政策有效支持与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充分授权、有效监督、严格考核,加快落实能化公司的经营自主权,全面激发基层的创业激情、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经过认真调研、深入分析,兖矿集团决定针对鄂尔多斯能化公司的建设现状,出台一整套能化公司自主经营、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其根本指导思想是,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坚持政策有效支持与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坚持充分授权、有效监督、严格考核,探索建立适应市场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的管控体系,加快资源优势向效益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培育外部资源开发新基地、新机制、新模式,实现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建成区域一流、国内先进的新兴能化产业基地、高质高效发展基地、品牌信誉提升基地、职工安居乐业基地“四个基地”。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对鄂尔多斯基地的所有建设项目实行项目负责制,充分授权,自主决策经营。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母公司只管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其余各级管理人员、调整任免、员工招收、教育培训、考核奖惩,都有能化公司自主负责;在薪酬管理方面,能化公司自主制订工资分配方案和激励奖惩办法,自主确定各类人员收入水平及具体分配形式;在规划投资管理方面,在母公司签订的投资概算内,自主安排生产性自有资金计划,概算内项目按照工程进度,自主安排投资计划;在建设项目管理方面,从施工图会审及一般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按照项目核准方案开展招标工作,组织谈判、签订建设工程合同以及日常造价管理都由能化公司自主实施;在安全管理方面,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职业安全卫生、安全培训等工作由能化公司自主实施,重伤及以下人身事故、二级及以下非人身事故由能化公司组织调查分析处理;在财务管理方面,赋予能化公司固定资产的正常报废、处置、审批权,负责所属单位资金集中归集与调度使用工作,根据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决定筹资方式、筹资额度;在物资采购管理方面,自主负责物资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商务洽谈等工作;在产品销售管理方面,自主确定销售政策、营销策略和回款方式。这些改革措施,充分体现了兖矿打破原有体制机制,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以创新的思维、有力的举措破解当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既为鄂尔多斯能化公司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也为兖矿各产业、各驻外开发单位的度危求进、逆势发展提供现实借鉴。
新的政策出台以后,兖矿集团上下迅速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形成上下一致支持鄂尔多斯能化公司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兖矿集团成立推进鄂尔多斯能化公司加快发展领导小组,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突出把方向、定标准、抓指导、强监督、严考核,研究制定支持鄂尔多斯能化公司发展的配套工作举措。把该放的权利放到位,必要的监督落实好,做到指导不干预,监督不失控,服务不添乱,真诚服务、真情帮助、真正支持,及时研究解决鄂尔多斯能化公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积极为鄂尔多斯能化公司加快发展排忧解难,形成了新区开发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坚守西部
志在建设兖矿能源第二极
新机制带来新活力。自主经营政策措施出台后,极大激发了鄂尔多斯能化公司蓬勃发展的强大活力。他们牢固树立“四大理念”,推动“三大提升”,基础工作不断加强、重点项目相继突破,在外部环境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实现逆势强劲发展,为在内蒙古高原早日建成新型能化基地夯实了基础。
树牢“管理创造价值”科学发展理念、“精干高效”创新发展理念和“阳光团队”和谐发展理念。这个公司坚持理念先行,建立以管理创造价值为导向的绩效考评体系,“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价值创造者,人人都是管理创造价值的受益者”这一管理创造价值理念得到强化,初步建立以经济增加值考核为中心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实现经济目标和效益最大化起到了引导作用。
优化项目设计,压缩项目建设投入。按照集团要求,鄂尔多斯能化大力优化投资概算,结合项目建设实际,与科研院所、设计院、公司职能部室专家共同研究,对周边十余对同类别矿井生产模式、承包方式、产品价格等进行深入调研、总结和分析,结合调研情况对项目设计、材料购置、建设施工、进度控制等方面进行优化,降低建设投资,做到在保证项目质量和功能的同时,投资最省、效果最优。化工项目、转龙湾煤矿项目、石拉乌素煤矿项目、营盘壕煤矿项目四个在建项目累计可降低概算63753.83万元,降幅均达到5%以上。
优化管理流程,建成科学管控体系。鄂尔多斯能化公司结合当地实际和特殊生产管理模式,探索实施了一条异于本部矿井的生产模式,即“安源模式”。“安源模式”在安源和文玉煤矿首先进行验证,收购矿井后继续保持组织机构、工作分工、薪酬待遇“三个不变”,稳定了队伍,实现了高效生产,实现“收购即收益”、“资产资本化、资本增值化”目标。认真做好投资、人员、物资供应、销售、比价采购等多方面工作,实施降成本、降费用、控投资、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两降一控一提升”经营管理举措。去年至今,能化公司累计签订各类合同624份、合同金额288301.25万元,通过招投标节约资金36930.85万元、降幅达到8.7%。公司资产周转率、存货和应收账款等指标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可归集资金集中度在90%以上。
优化生产组织,降低成本增效益。狠抓生产建设中的成本控制,严格按照“安全上保障,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原则选择设备、材料,除关键部位外,各类设备和材料能国内不国外、能本地不外地、能自主不外委,同时严把材料的审批、采购、发放等关口,采购成本降低15%以上。立足精采细采,吃干榨净,挖潜增量,努力提高资源回收率,加大回采控制力度,安源、文玉煤矿在工作面布置、机电运输、煤柱回收等方面创新生产组织模式,既节约了大部分煤炭资源,又使公司购买矿井的费用得到最大限度回收。
优化人才机制,树牢和谐发展理念。以凝心聚力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以打造“阳光团队”为主线,着力在理念引领和组织保障上狠下功夫。提出“和谐能化、兖矿家园”的阳光团队愿景和“建家立业、成就辉煌”的阳光团队使命。大力倡导“乐观自信、坚毅执着,不怕疲劳、不惧困难,锲而不舍、不言放弃,精细严谨、求真务实,主动及时、敏捷高效,遵规守纪、纪律严明” 的阳光团队作风,大力塑造“忠诚组织、感恩企业,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团结友爱、精诚协作,奉献光热、创造价值,凝心聚力、促进发展”的阳光团队形象,坚持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岗位锻炼、员工互帮互助、各类活动熏陶以及艰苦环境的考验和艰巨任务的磨练并举,有力促进了公司员工队伍建设。
现在,不论是在已经生产的煤矿还是在建项目,都呈现出事业的大发展、项目的大跨越、工作的大提升。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区域一流、国内先进的新兴能化产业基地、将在荒凉的中国西部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