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过“苦”日子方显真本事

发布时间:2013-07-05点击率:843

  受困全球经济“寒冬”,煤企饱尝“冷风”。在过“紧日子”的大气候中,兖矿集团将严峻的外界形势化作提升企业“软实力”的一次良机,通过进一步深入推进“成本工程建设”,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蓄力耕耘,既保持了经济效益平衡发展的良好势头,又为集团公司高质高效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开源节流

  是“止血”,更重“造血”

  今年4月份,兖矿集团决定实施十项断然措施,利用危机倒逼市场机制,加大开源节流管控能力。采取超常规措施度危求进,不是权宜之计,其根本目标在于“倒逼产品成本的竞争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

  对于今年更加严峻、更加困难的形势,兖矿集团一直在做充分的准备,降本增效措施的落脚点很多。以“市场”为导向,他们倒逼思维方式的转换,逼出了面向市场需求的管理意识和行为习惯;以用户需求为驱动,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倒逼管理机制和管理流程的完善,逼出了“灵活性”和“竞争力”;以提高协同创效能力,强化资源优化配置为导向,倒逼合并重组模式和路径方式的调整,逼出了新的发展机遇。一季度,公司主要产品成本全部完成目标计划,实现降本增效3.72亿元。

  在源头上杜绝了“出血”隐患的同时,他们把科技优势转化为降本增盈的驱动力,同时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视为战胜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与新动力。

  ——研发高端产品。轻合金公司立足于高起点、高定位,潜心研究试制高附加值产品,不断进军铝铸造行业空白区域。3月21日,成功试制出国内最大规格空心圆铸锭;5月19日,成功试生产出规格为600mm×85mm的MB15镁合金板材,为该公司开拓国内外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的力度。煤化工关停落后的生产系统和装置,集中发展凯模特公司蒽油深加工、开阳化工50 万吨合成氨等优势产品;机电装备制造着力完备煤炭生产设备配套能力;加拿大资源量达47.3亿吨的钾矿项目勘探首战告捷等等,使全集团产业结构呈现战略性的优化。

  数据显示,当前,兖矿集团已驶入科技降本和贡献项目培育快车道:成功开展综放工作面端部交叉布置装备配套及支护技术研究,回收率在同等条件下提高1%以上,年多回收煤炭资源6万多吨,新增产值3000多万元;新启动的兖矿集团鄂尔多斯能化公司的转龙湾和石拉乌素两大煤矿投资总概算超过15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分别可实现煤炭产量500万吨和1000万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生于忧患

  是压力,也是超越的契机

  5月31日,兖矿集团鲁南化工公司对年产10万吨醋酐装置实施第二轮一体化承包经营。去年3月3日,兖矿集团试水国有民营,鲁南化肥厂醋酐分厂首吃“螃蟹”。随后,新型肥料和亚砜车间7个项目分别进行了竞聘承包。9个月后,生产醋酐7万吨,在运行天数同比减少30天的情况下,增产2.4万吨,实现减亏4000余万元。而其他7个承包经营项目,同口径也比上年减亏1.18亿元。

  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位民认为,目前严峻形势对煤炭企业形成冲击,表面上是对企业产品的冲击、对企业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企业发展方式的冲击,对管理模式的冲击。

  他们把内部市场化管理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抓手和转变管理模式的切入点,果断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提高职工的市场意识和价值创造能力,从源头上破解企业管理的瓶颈和难题,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应对严峻外部形势。这其中又以煤化公司、电铝公司“国有企业、民营机制”的改制最引人注目。

  继鲁南化肥厂多个项目承包之后,国泰醋酸改造提产提效项目实行了技术总承包,峄化公司现有系统、国宏公司DMC项目、清洁甲醇项目实行了内部竞聘经营,科蓝、凯模特实行两个公司一套机构管理,供销公司国际贸易部、工程公司炉窑砌筑及烧嘴业务项目实行承包制……

  一位兖矿集团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出这样的感叹:仿佛是1982年农村大包干的翻版,只因为一个“承包”,兖矿煤化公司就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2012年11月,兖矿集团电铝公司也以“国有体制、民营机制”全面推行了改制。

  据了解,目前兖矿集团转调减增步伐不断加快,二季度整体管理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市场化、商业化运行的公司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形成良好的新格局。

  

  蓄力耕耘

  要抱团取暖,更要“汇集民智”

  集团公司能不能在这场危机挑战中取得最终胜利,关键在人,关键在调动职工中蕴藏的巨大潜能。

  为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集聚职工的智慧,集团公司各专业化公司、各部门主动作为,开展了不同形式的“金点子”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围绕管理创新、节能减排、变废为宝等畅所欲言,大胆创新。

  这边,东华物流公司琢磨出一个好点子——推行“服务+营销”模式,严格营销人员的过程管理,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2%。

  那边,北宿矿皮带工区职工也在为降本增效开动脑筋,仅仅调整了一下皮带启动顺序,一年就能节省电费50余万。

  这些,只是十万余名职工在金融危机中与企业风雨同舟、共渡难关的一个剪影。危机面前,集团公司干部职工全部都在努力。

  变压力为动力,视增效为责任。过好“紧日子”,就是这样千方百计算细账,一点一滴降成本。像这样的降本增效故事,在兖矿集团每天都在发生着……5月份,煤业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经营利润等“四个增加”、主要产品产量、煤炭结算量和贸易量“四个增强”,营业总收入完成考核总计划的117.06%,环比增幅是10.35%。

  视“危”为“机”,逆市而上。相信,已具备规模化协同优势、技术装备优势、精细管理优势和人才队伍优势的兖矿集团,定会尽快走出困境,夺取度危求进新成效!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