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话结束 翘首期待“双边”谈判

发布时间:2013-07-15点击率:990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当地时间7月10日至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在闭幕的新闻发布会上,双方再次重申了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的三个重要共识:气候合作、能源合作与中美投资协定。

  在能源合作方面,中国决定继续投资美国页岩气项目。在气候变化方面,中美达成了五项具体共识,包括减少重型车辆排量、节能环保建筑等方面。在投资领域,宣布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就“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进行实质性谈判。

  7月10日,海关总部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2440.1亿美元,增长5.6%。

  中美双边贸易额进一步加大,但摩擦却一直没有间断。

  7月10日当天,美国参议院农业、营养和林业委员会将举行针对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的首次公开听证。收购方案在6月初就已经公布,但几经波折,进展缓慢,主要阻力就是贸易保护。

  此前,6月下旬,美国商务部还决定对中国输美耐火材料征收84.89%到91.16%的反倾销税。5月、6月,美国已针对中国输美建材产品发起多项贸易救济行动,涉及胶合板、黄原胶、钢丝、钢筋等一系列产品。

  去年至今,从华为、中兴在美国遭安全审查,到三一重工美国子公司收购风电项目被否决,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美国经济正在恢复当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失业率还是比较高,所以保护主义很明显。但贸易保护主义不仅对他国不公,对本国企业也没什么好处,应该以更理性的方法妥善处理类似贸易摩擦。如果此次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能取得较大进展,今后企业走出去将会更顺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崔立如也表示,美国应该做更多努力,中国企业希望美方能够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支持。因此,“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商谈进程也就格外引人关注。

  

  中国不缺钱缺投资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经济轨道上,本轮对话的重点是BIT,即中美双边投资协定。截至6月初在青岛进行的最近一次谈判,中美两国就BIT已经谈了九轮,对范本条款的技术性澄清基本完成,谈判即将迈向实质性阶段。

  目前中国是一个由资本短缺走向资本过剩的国家。也就是说,对中国而言,不是缺钱,而是缺投资机会。在国际市场中,美国市场广阔、相对透明、法制健全,是投资机会较好的国家。但由于两国互信不够,美国常以国家安全为由,阻碍中国投资,这就需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投资协定。以往两国主要靠贸易关系稳定中美关系。如果能把投资关系搞好,不仅将对投资有利,也有助于整个中美关系发展。

  外界有不少人批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只是“空谈”,多年来未成就任何重大突破,但也有专家认为,本轮对话“已经到了啃硬骨头、解决真正难题的时候”。

  金灿荣认为,中美之间有很多合作契机,但问题也不少,因此必须有像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样高层级的宏观机制来“把握大局”,控制危机,发展合作。

  但中美关系一直都是难题很多,所以每次都有一点小进展就可以。中美关系已经过了一个阶段,即寄希望有大的突破的阶段已经过去。现在到了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一个个解决的阶段,“迈小步,不停步”。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则表示,通过对话进行协调有助两国减少日后出现误解和冲突的可能性。设立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本意是加强沟通,而非争取具体突破。

  对中国而言,不是缺钱,而是缺投资机会。以往两国主要靠贸易关系稳定中美关系。如果能把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好,有助于整个中美关系发展。

  

  尽快启动实质性谈判

  

  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7月11日在华盛顿表示,投资是中美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完成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九轮谈判之后,两国同意将尽快进入双边投资协定的实质性谈判阶段。

  在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高虎城说,中美双边投资协定是两国业界关注的议题,中美应尊重彼此关切,中美双方需要用创新思维为两国企业开展互利合作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中美双方回顾和总结了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前九轮技术性磋商的谈判进展情况,同意尽快进入实质性谈判。

  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10日下午在华盛顿举行了主题为 “扩大贸易与投资合作”的专题会议。高虎城表示,中美双方在专题会议上强调要从经贸视角落实两国元首会晤共识,双方经贸官员围绕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知识产权保护、国有企业改革等多项议题进行了商讨。

  高虎城告诉记者,他在专题会议上强调,中美双方应牢牢把握两国元首就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的重要共识,丰富经贸合作的内容和领域,妥善处理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分歧,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避免经贸问题政治化。

  专家认为,中美双边投资协定旨在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积极促进双向投资发展,目前谈判已经进行了九轮,对协定条款的技术性澄清和内容核对基本完成,谈判将迈向实质性阶段。

  

  谈判基础确立

  

  为落实今年6月两国元首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中达成的关于积极推进投资协定谈判的共识,本次会谈中,两国元首的特别代表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中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与美方进行投资协定实质性谈判。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所谓准入前国民待遇是指在企业设立、取得、扩大等阶段给予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不低于本国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待遇。负面清单是指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已逐渐成为国际投资规则发展的新趋势,世界上至少有77个国家采用了此种模式。我们同意采用这种模式是适应国际发展趋势的需要,与我国正在推进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有利于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沈丹阳说,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世界经济融合进一步加深。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12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经济体。在这一背景下,中方需要通过与美国在内的其他经济体缔结投资协定,确立更高层级的法律框架,从而切实提升中国投资者权益保障水平,促进对外投资。

  沈丹阳指出,目前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双向投资规模扩大、领域拓展。截至今年5月底,美国在华累计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中国对美累计直接投资接近200亿美元。达成一项互利共赢的高水平投资协定,对中美双方投资者都是有利的。当然,双方需要就协定条款等内容进行深入磋商,最终反映双方权利、义务的对等。中方愿与美方一道,积极、务实地推动谈判进程。

  

  链接

  对话呈现三大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认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已呈现出三大鲜明特点:

  其一是两轮驱动,平衡发展。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聚焦经济与战略,不仅有助于中美间互利共赢与战略互信,也为解决韩国总统朴槿惠所描绘的“亚洲悖论”——亚洲国家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靠中国——提供了直接沟通渠道。在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情形下,构建中美在亚太良性互动格局,显得日益重要。

  其二是虚实结合,着眼长远。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使命是塑造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是其务虚的一面。具体而言,就是把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贯彻到中美关系的方方面面,以创新思维和实际行动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在今年以及未来更长时期内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因此,对话又十分务实。从长远看,中美相互塑造、良性互动,形成大国合作新模式,是时代所需,也是对话的宗旨。

  其三是统筹兼顾,服务大局。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两国之间级别最高、参与部门最多、涵盖议题最广的政府间对话机制,肩负着统领中美间近百个政府间对话机制的艰巨使命。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旨在讨论事关两国关系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因此需要累积信任,相互磨合,共创未来,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中美战略谅解,达成战略默契,形成战略共识。

2013年6月全国进出口总指标(亿美元)

当月 当月 当月 1至当月

累计

与上月环比±% 比去年同期比±% 比去年同期比±%

进出口总值 3,215.1 19,976.9 -6.8 -2 8.6

出口总值 1,743.2 10,528.2 -4.6 -3.1 10.4

进口总值 1,471.9 9,448.7 -9.3 -0.7 6.7

进出口差值 271.2 1,079.5 - - -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