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3-03-12点击率:1325

全国第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耀志,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时,“在商不言商”,没有就中医药发表意见,而是思考企业、行业背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提出了“加大投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孙耀志代表认为,县域经济是指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各种经济成分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2300多个县,县域人口占全国总人口近80%,因此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对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推动农村闲置劳动力就地转移,实现强国富民奔小康,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推行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县域经济发展应是发挥地方优势资源,突出地方特色,而特色产业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因此“三化”建设,应以工业化为核心。但发展县域工业从财政支持到配套软、硬环境、人才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困难。一是政府投入不足。1994年第三次税制改革后,增值税75%上缴中央,地方留25%,所得税60%上缴中央,地方留40%,并且年增量部分还要切块上缴,地方财政无力支持县域工业发展。二是水电煤运等基础设施不足,无法支撑工业经济发展。三是县级审批权限太少,在县级办企业,土地、工商、环保、国家项目争取要到上一级,甚至中央去审批,一个工业项目办下来,要专门成立一个项目组,耗时1—2年才能把所有审批手续办下来,一些民营企业家望而却步。四是县级金融体系不健全。1998年至今,四大商业银行撤并了3万多个县级机构网点,并在县以下实行宽进严出、多进少出的存贷政策,每年从县以下资金流入城市在3000亿元左右。五是留不住人才。由于县域生活条件差,工资低,居住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因此县域办工业不具备人才条件。从以上可以看出,人、财、物等因素制约着县域工业的发展,从而也直接影响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因此建议国家加大投入,支持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孙耀志代表就此建议国家加大投入,提出了5点建议:

  一是壮大县域财政实力。调整中央、省、市、县财政收入分配比例,县级财政收入分配比例应达到财政总收入的40%-50%,使县级财政有能力为县域工业发展建设配套设施,有能力引进人才,有能力支持工业企业的发展。

  二是扩大县域行政审批权限。工商、土地、环保、行业准入等审批权限应下放到县级,提高办事效率。为了支持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关键产业、行业发展,国家每年都拨出大量资金予以支持,支持方式从上到下,逐级分配名额,县级工业处于分配末端,指标往往被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市属企业优先占有,到县级工业指标就非常少,失去公平、公正的原则。因此中央、省级财政支持指标部分应明确下达到县一级,给县域工业公平的发展机遇。

  三是给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公平的税收政策。以宛西制药为例,公司在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全国四省六地建立了5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有力地推动了地方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效益化发展,使50万农民受益,被国家、省命名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树为工业反哺农业,推动农业发展,繁荣地方经济的典范,但由于不公平的税收政策,公司年综合税率在11%-12%,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建议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税率应由17%调整为13%。

  四是打破垄断,改善金融体制,允许民营经济进入县级金融体系。建议进一步放宽村镇银行准入条件,对有经济实力,具备开办银行的民营企业、自然人鼓励开办村镇银行,繁荣县域金融业,使县域工业有良好的金融支持环境。同时,国家应采取减息、贴息等方式,鼓励商业银行给县域工业及农业发展贷款,减轻县域资金外流。

  五是给予县域工业税收优惠政策。对县域工业,特别是以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为龙头,带动地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带动县域经济整体繁荣的县域工业,国家应给予减免税收,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农业发展。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