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军团式的紧密高效作业

发布时间:2013-08-07点击率:728

台湾的家族企业,曾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研究。在人们看来,在如此狭小的地理空间和政治空间里,产生像台塑、鸿海这样经济增速快、规模扩张迅速的企业,是非常不可思议的,特别是这些奇迹多是由家族企业完成。这些家族企业,以中国家长式的调配和控管,建立起或大或小的企业王国,这些企业王国则构成了台湾企业的特色,持久稳定,步步为营。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开疆,无一不是家族军团式的紧密高效作业方式。而这种风格的企业建设和开拓,不禁令人想到曾国藩的湘军。

  曾国藩治湘军,用乡谊故交维系部队内部的情感,故在湘军中整族亲属相率入伍,亲故众多,很多父子兄弟兵。湘军军官儒生过半,平素教学演讲并让兵士背诵一些儒家著作,渐渐儒家理学精神便成为军魂。湘军在血脉宗亲和统一的“伦理纲常”的思维治理下,成为战斗力极强的队伍,打败太平天国,完胜八旗官兵,并在历史上成为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话题。时至今日,商场如战场。细观台湾企业特有的“家族文化”,以及“军团效应”,颇具湘军遗风。

  以家族亲缘关系作为企业管理发展的基础,在全世界范围都很常见,但是台湾的企业有一个更为家族化的特色,那就是像管理家族一样管理企业,使企业带有浓重的家族气氛。如众所周知的台塑王永庆,为企业开设学校,从低龄到高龄的分不同年龄段进行教育,使企业的后备军“从娃娃抓起”。他还写书给员工讲述人生哲理,似乎视每个员工为家族子弟,按家长的方式予以教育,可谓用心良苦,而其著术竟然影响到社会教育。实践已证明,经营者的思想成为企业员工的思维,企业才能够按照既定规划发展。王永庆的做法,使千人同脑同心,成为业界学习的榜样。

  很多对台招商的地方政府,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却没有效果,其原因往往是不了解台湾企业军团式开拓作业风格。对于新市场或投资项目,以制造业为主的台企,很少会贸然行动。一般是实力强大的龙头企业先期登陆,后续配套企业才敢跟进,并且为了避免财务风险,开始会选择在台结算。即使是创业者,也会联合同行业上下游的力量共同前往,或亲眷多人组阁,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规模效应保证商务安全。这种家族文化指导下的军团作业方式,在温州人、潮州人的经商中也可见到,但远不如台商严密,这从台商在各地组建的台协会中可见一斑。台协会不同于一般的商会,表面上看是台商的联谊组织,而实际上涵括了社交、教育、对外谈判、对内互助协调等多项功能,组织严密,架构齐全,可以算是当地台商的首脑机构,对成员有极强的影响力。成功对台招商的地方政府,都是掌握了台企军团作战的规律,或者着重招商龙头企业,或者打造行业基地,而对台企“家”文化的关怀和重视,必须成为贯穿的主线。

  台企“家”文化的表现,还有宏观层面的发挥。在祖国大陆奋斗打拼的台商群体,也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只有融入大陆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康师傅和旺旺,是台商小家融入大家并取得成功的有利证明。而他们稳健、高效的家族军团作风,也在影响着大陆企业。在深圳、东莞和昆山等地,越来越多的大陆合作者,从他们身上学习了组织严密、精细分工、团结忠诚的特质,逐渐建设起自己的企业军团。

  应该说,“家”文化,是全球华人共同的根脉,更是两岸互通的基石,无论是热情对台招商的各地政府,还是在两岸经贸中寻找商机的企业,乃至在台企中供职的职业人,都应该潜心了解和研读台企的“家”文化和家国情怀。进一步地说,台湾企业的诸多成功,值得祖国大陆企业认真学习。而深入台企骨髓的“家”文化,是台企的精神支柱,华商们应该重视借鉴。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