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波:坚守实业不赚“快钱”

发布时间:2013-08-13点击率:1014

  “大老板炒地产,小老板买房子”。近年来,沿海民营企业出现一股热衷“挣快钱”的浮躁之气。面对这种现象,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波却作出了自己的选择:着眼长远,坚守实业。

  “我的经营利润100%都是来自主业,没有一分钱的房地产。”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波说,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社会核心财富、净财富的增加80%来自制造业,制造业才是经济之源。国内医药行业销售利润目前为5%左右,浙江医药却达到20%以上,该企业人均创税利40多 万,连续多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认准的路就要坚持走下去

  “大老板炒地产,小老板买房子”近年来,沿海民营企业出现一股热衷“挣快钱”的浮躁之气。面对这种现象,浙江许多企业家不为所动,他们面对经济困局着眼长远,坚守实业。

  创建于1954年的新昌制药厂,1992年改制为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上市。改制后20年来,企业在医药领域摸爬滚打,但始终坚守主业不动摇,培养人才、培育技术,走出一条守实业、强主业的发展道路。李春波说,“认准了路,就要坚持走下去”。

  在李春波看来,坚持实业、做强主业就是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过程。资本、人才、管理、市场诸多要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缺一不可,但是要将这些资源要素有机配合起来,“没有五到十年时间,是办不到的”,李春波说,正是这个过程漫长,许多企业都坚持不下来,所以转而“挣快钱”了。

  “财富效应”水到渠成

  但浙江医药和李春波坚持这条路二十年。“我要核心竞争力、定价权,”李春波说,“二十年来,我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李春波上世纪80年代后期接手企业,当时医药行业不外乎两种结果,消亡或生存,整个制造业的情况大抵类似。求生存的本能让李春波向实业、主业不断投入人才、技术、管理等各种资源,而这些资源的聚合正带来良性运转的“财富效应”。

  几年前房地产热兴起的时候,正是李春波的浙江医药各种资源“聚合效应”发挥作用、“财富效应”不断放大的时期,财富源源不断袭来。“赚快钱”毕竟要冒巨大的风险,坚守实业的“财富效应”良性运作、水到渠成。李春波说,“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到了一定时候,量变就转为质变。”然而,这看似简单的质变背后,蕴含着艰辛的积累和长久的坚持。

  凭实力走向世界

  有人说“笨蛋才搞实业”,李春波回应:实业总得有人搞。怎么搞好实业?李春波说,以不变应万变,即使整个世界一片哀鸿,也要安安心心、老老实实把基础工作做好,现在商品的可选择性很多,再也没有紧俏商品,所以要靠品质取胜。心里不能急躁,要在同业内里面做得最好、做“单打冠军”。“不专心连洗个碗都洗不干净,怎么去竞争?”李春波说。

  “走出去,赚外国人的钱!”这是李春波的口头禅,也是他实实在在的行动 。 浙江医药产品外销占到60%左右,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尽管去年利润有所下降,但李春波说,“我们产品的品质是世界上最好的,下降一点不害怕,生产还是全线开足,产品仍然供不应求。”

  世界500强制药企业日本肯尼卡(K A N E K A )2010年10月份在欧洲起诉浙江医药,说其辅酶Q 10的菌种是从日本偷来的,存在工艺侵权。法庭调查发现,浙江医药的菌种是生物酶,工艺完全是创新的;后来日本企业又向德国地方法院起诉,2011年7月份再次判决浙江医药胜诉“我们完全是自主研发搞了7年,怎么可能侵权?日本人要跟我们玩,奉陪到底,2011年浙江医药在休斯敦地方法院反诉,要求浙江日本企业赔偿1亿美元的企业名誉、订单损失。”

  类似李春波这样坚守实业的企业在渐江还有不少。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汽车摩托车铝轮生产基地,这家企业坚守实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设计、分析软件,实现了汽车零部件空间构造、实体建模、数控加工等技术的大跨越,达到了国际同行先进水平。董事长陈爱莲的丈夫、集团投资兴建者吴良定也是浙江工业企业界最为“反感”“炒房”的企业家之一。他说,对实业家而言,投资房地产就像“吸毒”,搞了再搞主业就没兴趣了。他甚至亲手编写了一套《家训》,把禁止炒房与禁毒、禁赌同等入列。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