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嬗变之道

发布时间:2013-08-14点击率:683

本报今日四版发表的《营造“这边独好”的金融风景》一文,以生动的文字和详实的数据,介绍了贵州省发展金融的成功实践和经验。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金融的一个典型,这个经验无疑对全国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昔日“金融洼地”变身“投资热土”,说明发展金融不是发达地区的专利,说明“丑小鸭”是可以变成“白天鹅”的。这条嬗变之道,催人奋进,发人深省。

  人们往往用天时地利人和来界定事物成败的基本条件,贵州金融大发展的成功实践,也是“天时地利人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结果。

  天时——国发2号文件对于贵州省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文件从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对口支援等七个方面提出了若干支持贵州省加快发展的突破性政策。其中,在金融政策方面,对贵州在金融机构建设、加大信贷投放、推进融资创新等方面给予诸多支持,非常给力。

  地利——融资量决定社会资源占有量,谁拥有了金融资源,谁就占据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只要措施得当,调控有度,完全能够构建起现代化的、充满活力的金融体系,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今后几年是贵州加速发展的黄金期,对金融的需求将呈爆发性增长,为金融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人和——发展金融,既要解放思想,又要恪守规律。今年年初,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金融时报》撰文指出,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无论是发达市场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金融无一例外地在其经济崛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金融也同样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曾任浙江省常务副省长、现任贵州省省长陈敏尔说,任何地方的金融发展史都是一部金融如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史,浙江也好,贵州也罢,概莫能外。一方面,金融业必须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发展,通过优化信贷投向、拓展融资渠道、提升金融服务等措施,切实做好提高增量和优化存量的文章,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如何形成与经济转型相适应的新型金融结构、体系和业态,如何满足金融产业大发展对金融资源集聚、金融要素流动和金融人才的需求,如何破解民间资金投资难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的“两难”困境等重大问题,采取积极措施,推动经济金融良性互动,促成经济兴、金融旺的双赢局面。

  正是基于上述“天时地利人和”的理念与实践,贵州金融才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为此,我们祝这只“白天鹅”在实现“中国梦”恢弘壮丽的征途上,更执着地奋飞!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