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刺激历来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使经济出现较好的平稳发展,运用不佳则会带来严重通货膨胀、资产泡沫及巨大的产能浪费与环境代价。2008年中国推出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及巨额的信贷投放,同时产业、行业经济刺激规则此起彼伏,涉及所有区域与绝大数行业。近两年来,对于经济刺激的正负面评价均非常突出,而今年以来,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形势严峻、债务风险急增等市场信号明显,虽然管理层避免谈及再行经济刺激,但从近几个月的情况变化来看,实际上,中国经济刺激信号已非常明显,只是宣传与口号式的模式减少而已。从形式与内容对照来看,尽管有所变化,但目前仍体现老路迹象,值得谨慎。
从今年情况来看,前二个季度中国GDP回落较为明显,而债务风险、影子银行、企业经营效益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信号。6月初,社会层面传出发改委要以城镇化为中心进行巨额经济刺激,但始终没有官方正式的表态,也体现出新管理层对口号式的刺激的慎重态度,但这并不影响笔者认为中国再行经济刺激信号出现的判断。
一般而言,中国经济刺激往往从信贷和产业两个方面来进行刺激,而这两个方面实际上已体现出明显的刺激信号,只是有别于以往的大力宣传而已。
信贷角度来看,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7月信贷及货币增长超过预期。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999亿,同比多增1598亿;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从上月的14%加速至14.5%,M1增速从上月的9%加速至9.7%。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5.24万亿元,同比增长14.5%,比上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1.06万亿元,同比增长9.7%,同期高5.1个百分点,这说明管理层对信贷政策的一种态度。同时,我们研究发现,地方信贷支持也非常明显,比如中国四大行之一的中国农业银行在8月初和上海市政府签署协议,协议称该行将向上海市政府提供2500亿元的信用贷款,这相当于上海市去年GDP的12.5%。以支持在中国大陆建立一个类似香港的自由贸易区;广东、福建等也有类似信贷变化的信号体现。
从产业政策刺激的角度来看,城市化建设虽然没有以巨额规则刺激推出,但实际上各地城市化建设的安排仍在继续推进,产业其它方面如中国政府网2013年8月11日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支柱产业”的目标;2013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行情专区)贷款2014-2016财年贷款备选项目规划,规划中共安排42个项目等。
信贷规模的大幅度增长及产业经济刺激规划或意见的再次出现,实际上是经济刺激的重要信号,种种迹象表明,经济刺激的方式和进程正在展开,但这种在2008年以来巨额经济刺激过后,再行经济刺激的模式如果运用不好,则可能带来严重的问题,其前次累积的风险与问题或在短期内有所掩盖,但一旦失效或引发巨大的危机,则可能导致经济刺激负作用全面爆发。
尽管中国政府不愿多谈经济刺激,但由于经济增长、就业形势及部分产业等形势严峻,其推出经济刺激也是无奈之举。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中的债务风险与影子银行风险、资产泡沫、土地财政、环保问题等所形成的问题非常突出,虽然政府采取经济刺激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市场经济中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机制不能破坏,此刺激非彼刺激,但形势与内容仍有较大的相似,即信贷闸门、产业规划的老路仍在推行,对于此,笔者深感忧虑。中国经济刺激不能再走高消耗、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与污染及泡沫化信贷的老路,需要走新兴战略与环保、控制货币总量,以质取胜的新路。
(作者简介:资深市场研究人士,在国有企业、美资公司从事高级管理工作多年,并执业证券市场研究10年以上,多年来在国内外主流媒体发表财经、证券市场研究等文章近万篇,具有国家证券执业一级资格证书,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与证券市场策略、公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