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最大保险代理公司美女高管卷5亿巨款潜逃”的传闻轰动了保险圈。上海保监局回应称,近期在检查中发现上海泛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擅自销售自制的固定收益理财协议。目前上海市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这起携款潜逃案的具体金额和来龙去脉还充满了各种猜测,但可以肯定,暴露了保险中介市场的诸多漏洞。这一场激进的金钱游戏会给整个保险市场敲响怎样的“警钟”?
A泛鑫保代相当激进
泛鑫保代在保险中介市场上本来寂寂无名,泛鑫官网上的公开资料显示,上海泛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7月,从2011年起,这家注册资本仅为50万元的区域性保险代理公司却将新单保费规模冲到了1.5亿元,2012年更是达到4.8亿元,同比增长超200%。
“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公司签署代理协议,不管前者的保费规模有多大,保险代理公司是没有权利签发保单的,保费也是先进入保险公司的账户,即使保险公司以30%的佣金率返还,以泛鑫保代前两年保费6.3亿元计算,其获得的佣金总额也就2亿元左右,还要支付员工薪水和奖金,除非该公司还从事着其他理财产品的销售,不然仅凭陈怡一人无法聚拢起这么高的金额。”8月15日,友邦保险一位资深营销经理李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另外,这家公司的财务绝对存在问题,公司在管理上有致命漏洞,才会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而它下面的员工对客户进行保险产品销售是不是也存在销售误导行为,也值得关注。”
上海另外一家保险代理公司高管则向记者透露,泛鑫保代这两年在保代市场上相当激进,其往往给予客户过高的投资回报,并且采用一些极端的措施来获得更多的保费。“泛鑫保代利用保险公司给予的高额佣金和渠道费用继续购买新保单,套取保险公司返还的代理费用,同时以此为由要求保险公司给予更多的佣金和渠道费用,如此循环操作,直到资金链断裂,这样的公司迟早要出事。”上述代理公司高管称。
此前有消息称,泛鑫保代从保险公司拿的佣金最高可达100%-150%。记者与泛鑫保代求证此事,对方没有回应。
一上海保险业内人士分析,陈怡要卷走数亿元的资金,除非该公司截留了正常应该进入保险公司的保费,也就是泛鑫保代在与客户签订投保协议后,或利用假保单或提供另一个银行账户,客户以为已经完成投保,而实际资金则进入了泛鑫保代的账户。
8月15日,记者联系上述几家与泛鑫保代有合作关系的保险公司,询问是否知晓高管携款潜逃的消息,会否对客户的保单产生影响,这些公司表示,只要是有保险公司签发的正规保单,客户的利益都不会受损,对于泛鑫保代目前所发生的事情,会紧密关注,也会核查所有通过这一渠道投保的客户名单,进行逐一排查,同时也正在考虑解除与这家公司的合作关系。
蹊跷的是,泛鑫保代在网站介绍中将自己定位为一家专业的第三方理财服务公司。泛鑫自称与传统的金融机构的理财顾问提供的具体投资建议或销售金融产品不同,它所提供的理财规划战略与方案往往涉及基金、保险、证券、信托、税收等各个方面。
“如果泛鑫过去几年不仅仅是代销保险产品,也代销了公私募和信托产品,那么其高管所卷走的资金极有可能是真的,一旦被证实,对于市场的负面影响会很大。”李成指出。
B 曾遭上海保监局处罚
日前,上海保监局透露,上海泛鑫涉嫌擅自销售自制的固定收益理财协议。
今年3月1日,上海保监局就曾因其旗下的销售人员存在销售误导问题,对其进行5万元的处罚。
在处罚决定书中,上海保监局称,该员工对客户“告知其该产品每年可以取得一定的收益,未说明该产品是保险产品,且有20年的缴费期限;在填写投保单时,填写了投保单内容,并代投保人签名及代抄写了投保单上的38个字的风险提示。”
记者在泛鑫的办公室见到了消费者许女士,她去年10月份购买了一份泛鑫50万元的理财产品,承诺一年到期,收益率为8%,她担心将会血本无归。 “我今天到他们公司来,他们才给我一份保单合同,我才知道我买的原来不是一年期的理财产品,是十年期的保险产品。”许女士称。
这就是此前有人爆料泛鑫“期缴变趸缴”的经营模式。保险中介将保险公司原本的期缴产品(分期缴纳保费)“改装”后,变成了一次性付完本金的“理财产品”。也就是说,保险中介面向保险公司时是分期缴纳保费,而客户在面对保险中介的时候却又变成了趸缴,即一次性缴费。显然这中间的费用差就给了保险中介巨大的操作空间。
李敏(化名)是上海泛鑫的前员工,她对记者称,泛鑫与客户一般签订两份合同,“一份是客户和保险公司的正规合同,一份是客户与泛鑫的保险代理人签订的合同。”两相比较,后者的利润回报要高得多。多位投保人对记者称,后者的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0%以上。
“今年整体经济形势不好,大家都很难拉到保单,保险公司给泛鑫的佣金就少了,从而导致资金链断裂。”一位接近泛鑫公司的业内人士对记者推测。
C美女高管不知去向
熟悉陈怡的人表示,陈怡年约30多岁,上海人。她平时不大露面,仅在公司年会等重要场合出席。
“见过这个高管,确实很年轻,开着一辆法拉利,没想到突然就跑路了。”上海一位保险公司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关于上海泛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怡“跑路”的消息已经在保险圈子里盛传,但具体金额是否为5亿元还不得而知,“去年全年他们的新单保费收入也就是5亿元左右”。
记者探访了泛鑫位于上海江苏路上的办公室,不少客户前来打探情况,有的甚至是保单到期了还没拿到钱。一位自称是泛鑫公司行政人员的男士告诉记者,陈怡年初就已经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一职,目前也无法打通陈怡的手机,监管部门已经到公司调查相关情况。
陈怡在保险行业的职业生涯,是从一线保险销售人员做起。2004年,陈怡入职太平洋安泰人寿担任业务员,迅速从一线销售人员中脱颖而出,有文章如此描述当时的她:“当其他伙伴每张保单的保费收入还停留在两三千元水平的时候,她的一张意外险保单往往就能达到1万元。”
2009年底,她加盟上海泛鑫。资料显示,2010年起,她担任该公司总经理。2011年左右,泛鑫成为上海市场的第一名,保费规模是第二名的几倍。这个令人瞠目的成绩,让许多业内人士“看不懂”。
从外表来看,陈怡并非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女强人。在不少员工的印象里,陈怡看起来有些柔弱、说话轻声轻气,“像个邻家女孩。”
在上海某次保险圈老总的聚会上,某公司负责人对陈怡的印象也是“柔弱”,“一帮大老爷们一块吃饭,就她一个小姑娘,也不怎么说话。”
然而,这位邻家女孩一样的总经理,做出了震惊业内的动作,被疑携巨款潜逃加拿大。
一位客户转述泛鑫员工的说法,称事发前,陈怡近一个月没来过公司了。一位不愿具名的员工表示,自己也是看到新闻,才知道总经理“出了事情”。
D “跑路”事件疑云重重
目前,泰康人寿方面表示,已经接到了陈怡携巨款潜逃国外的通知,目前核查下来,泰康委托泛鑫售卖的都是二十年的健康险,涉及25名客户,总额86万元。泰康人寿上海分公司有关负责人石女士说:“我们这25名客户是买了我们保险公司的产品,从公司的角度上来说,我们保证正常的客户服务。另外,一旦这张保单出现了什么问题,那么客户到保险公司来,我们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解决。”
截至目前,这起所谓的“美女高管卷款跑路”事件依然疑云重重。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分析:第一,这么大的资金她肯定要做准备,她怎么可能携款潜逃;第二,个人的账户跟企业的账户它是如何混为一谈,她可以拿着企业的钱走,而且她预备的时间这么长,这个模式一直做到他人质疑,为什么她还能做到潜逃成功。
在多方关注之下,一场由保险代理公司设计的“自制理财产品陷阱”也逐渐浮出水面。
叶檀分析说,这个泛鑫其实是一个中介机构,他可以拿来销售保单,拿来销售基金,可以销售任何东西。那么他从公众这里以保险的名义或者以其他任何理财的名义获得这部分资金之后,一部分要支付给保险公司,因为他是保单。另外一部分事实上是拿来做一些高风险的投资产品。那么,我们知道在金融市场上,一旦有风吹草动,这些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必然是一落千丈。
上海保监局称,在检查中发现泛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擅自销售自制的固定收益理财协议。目前上海市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保险专家和保险公司人士都在讨论,这笔“巨款”是否涉及保险公司的保费,还是仅为佣金部分。
E 风险管控受到质疑
对于“保险中介高管卷款潜逃”的消息,市场上有不少人质疑,“推销的时候千言万语,理赔的时候千难万难,保险实际上并不保险。”
“5亿元的金额如果属实,那高管卷走的资金可能会包括一些截留下来的保费,单靠佣金和渠道收入不可能达到这个数额。”保险专家和保险公司人士都在讨论,这笔“巨款”是否涉及保险公司的保费,还是仅为佣金部分。
“其实我们一直和泛鑫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一直想和他们合作,又觉得他们风险很大。我们也一直怕出事,但我们倒不是怕她跑路,想都不敢想会有这种事发生。我们怕的是他们和客户共同合作来圈保险公司的钱,毕竟要给他们返那么高的佣金。”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跑路事件”将引发保险公司、消费者多方的共同损失。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王绪瑾指出,根据相关规定,保单合同是正式合同,就算中介从中截留了保费,合同仍然有效,不会影响到消费者保单的续期。“但中介机构和客户可能签订了一些返点的承诺合同,客户如果因为拿不到返点的资金而选择退保的话,可能会有一定的退保损失。”
评论
泛鑫跑路事件
暴露保代市场重大漏洞
■ 王宗玉
15日,一则上海滩保险中介市场龙头老大企业的美女高管携款5亿元潜逃海外的消息震惊了保险市场,这名疑似跑路的美女高管名为陈怡,为上海滩保险中介市场的老大泛鑫保险总经理,目前保监会和公安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这起跑路事件也牵出了保险中介代理市场的重大漏洞,更敲响了保险业渠道整治的警钟。该案引发我们很多的思考。
保险公司与保险代理人的关系说起来简单,是委托与代理关系,但实际上很复杂。保险公司要依靠代理人拉客户,靠保险代理人扩大业务量,甚至直接由保险代理人办理保险业务,而这背后是保险代理人直接收取保险费。保险公司给保险代理人手续费,也可以叫佣金。保险代理人代理办保险业务,直接收客户的钱,大量的巨额保费就可能存在于保险代理人手里,这些保险费没有及时交给保险公司,就会有风险,本案应该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陈某带走的应该是保险公司该收的保险费。
本案的发生,对保险业会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对保险公司与保险代理人的关系,通过此次事件,给保险公司敲响了警钟。保险公司在选择保险代理人时会更加谨慎,进行详细的审查,包括实力、信誉、业绩等,保险公司与保险代理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规范,保险代理人办理保险业务、保险公司出单会更加谨慎。其次保险公司对保险金的控制会更加严格,保险公司会及时回收保险金。
本案的巨大资金缺口已经造成。首先保险公司的5亿保险金出现了问题,保险公司面临极大风险。当然,本案是陈怡个人携款潜逃,所以从法律上讲陈怡本人及泛鑫保险代理公司有义务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陈怡本人在逃,泛鑫保险代理公司不知道能否有实力给付如此巨大数额的保险费。现在公安机关和保监会已经出手介入,应当对陈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包括通过国际刑警以及外交途径与加拿大方面及时沟通,尤其要控制住款项,以避免损失。
对此事首先陈怡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其行为应当涉嫌职务侵占罪,至少是挪用资金罪,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事处罚,对造成保险公司损失,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泛鑫保险代理公司也有民事赔偿责任。其次与此事有关的、有责任的保险公司及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应当承担责任,如果损失追不回来,保险公司的损失巨大,须承担风险。与此事有关、有责任的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也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及行政处分的责任。
笔者认为,此案的警示作用是巨大的。首先,保险公司在选择保险代理人时要慎重,要仔细审核。其次,保险公司要见费出单,严格遵守保监会的规定。第三,要规范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之间的关系,依法以合同明确确定。第三,保险公司要及时收回保险金,不能放在保险代理人手里。第四,保险人在入保险时对保险代理人也应该注意审查,免得出现问题。第五,要改变保险公司过度依赖保险代理人办理保险业务的现状,规范佣金等问题。第五,规范进行保险业务,否则也可能出现保险公司自己的高管或工作人员携款潜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