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后,发表了寓意深长的感言: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他还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共和国主席的讲话,沸腾了神州大地,温暖了亿万人民。其中,“天工梦”——天工人的“中国梦”,焕发出一种感人至深的强大魅力。从“人文”的层面上,更显他们的家国情怀。
读莫言“获奖感言”
朱小坤热泪盈眶
每次采访天工,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都会给记者探讨一些“热点新闻”,最近这次见面,朱小坤就提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获奖感言”。这位企业老总并未从“文学”的角度来探讨“诺奖”,而是从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进行借喻的。他说,“感言”中关于“母亲”和“故乡”的述说特别令人震撼,那种直接渗透骨髓和灵魂的力量,让人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谈文人和文学,往往离不开作者和作品,与朱小坤谈这方面的话题时,却常常能由此及彼,道出紧扣个人和企业的命运之声。
朱小坤说,莫言说他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他就去了学校。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一问,原来是“卖白菜”的事令母亲难过。母亲并没有骂他,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朱小坤接着说,前巷和他的家以前也是很贫穷的,但他的父母也经常用类似于“卖白菜”的事例教育他,这对他后来诚信创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感言”中还有一段话令朱小坤体会很深。莫言说:“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在朱小坤的人生和事业的词典中,“再穷不能穷教育”是他一以贯之的创业创富理念与实践。他说,“人穷志短”的“穷”,不光是因为缺吃少穿而没有尊严。“知识就是力量”。没有知识,哪来力量?没有力量,拿什么维护尊严?说到底,“穷”与“富”的根本区别,不是看你有多少钱财,而是看你有多少文化。
正是上述理念和信条,使朱小坤在助学上也做出了许多传为佳话的善举——
河南汝州市王寨乡袁庄村特困生刘帅伟,考取中国社科院英语系,无力支付学费准备放弃学业来天工打工。朱小坤得知后,立即解决了他上大学期间每年1.1万元学杂费和每月300元的生活费;江苏泗阳县葛集乡陆翠平考取徐州汇文学院、丹阳市行官镇张庄村陈云考取南京工程学院等等,都是由朱小坤资助完成学业的。
江西省余干县谢家村胡景明、胡玉琴、胡黎明三兄妹因父母双亡,生活艰难,被迫失学,慕名给朱小坤写来求救信。面对千里之外、素昧平生、陷于困境中的三个孩子,朱小坤从当年起每年给予救助,救助金额从3000元逐年增加到1万元,一次次的帮助终于使三兄妹摆脱了困境,一封封浸透感恩泪水的信件从余干县寄到了天工。
为鼓励更多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帮助优秀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朱小坤先后在上海科学技术职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设立了“天工奖学会”,每年都拿出几十万元资助他们……
朱小坤意味深长地表示,莫言用劲笔拿“诺奖”,我们用“特钢”摘取行业桂冠,这也是“天工梦”的一大亮点。
让故乡沐浴改革红利的“丹阳”
作为麻花钻和高速钢的世界“双料冠军”,朱小坤已经可以在民族工业史、中国冶金史上写下辉煌的一笔了。但朱小坤清醒地认识到,“天工梦”是美好的,梦想成真最重要的考量最终还得体现在“追梦人”的切身利益上。正如一位管理学家所说的那样:“螺旋式上升后的今天,何尝不是商业回归本原的时代?细细想来,提高人类福利层次,才是商业的根本。”为此,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家应该、也必须做出这样的选择,即:企业做大做强以后,富不忘本,改革成果与大家同享,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把前巷村变成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是朱小坤人生和事业的一大目标,也是他打造“天工梦”的一大动力之源。
从1981年承办村办企业开始,搞五金、铜拉手,做塑料瓶盖、远程强力天线……10余年殚精竭力,朱小坤一门心思就是要让乡亲们脱贫致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直到确定将工具麻花钻作为主导产品,天工奇迹般地崛起,前巷村也奇迹般地受益,从1981年的人均收入不足300元增至现在的5万多元,32年净增60多倍;
1988年秋,天工拨出第一笔2 万元款项,拉开了大规模土地平整的序幕。随后,天工又斥巨资修建了4条长达6500米的永久性沟渠,一条水泥铺就的千米葡萄路,新建了5座电灌站和35栋相应的配套建筑物,购买了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免耕机、开沟机、驱动耙、条播机、旋耕机、烘干机等农业机械,使得前巷村农田作业全面实现了机械化;
1996年,天工大胆决定全部收同村民的责任田,由村里聘请专业户种植,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专业户定额上缴获得报酬,超产分成,多收多得。
这不仅调动了专业户的生产积极性,还提高了土地的农业产出。为配合这个决定,天工还实行了一系列的配套改革,从1997年起又实行村民口粮和液化气免费供应制。由此,村民真正意义上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了,工农两业的生产力得到了又一次发展。
“为乡里造福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朱小坤向村民郑重承诺:“每年投入前巷村不少于300万元!”在天工的反哺下,村民的幸福指数一年比一年高。“穿讲时尚,吃讲营养,住讲别墅”,城里人对生活的追求,在前巷村已经实现。
“积谷防饥,养儿防老”,已成为前巷人的历史记忆。天工规定,村民凡女55周岁、男60周岁以上者,均可享受养老金。前巷村10多年前就开始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还对高中、中专、大学等学生发放不同等级的奖学金,对考上研究生的奖励高达2万元。朱小坤鼓励读书,认为让更多的前巷人提高学识,才是持绩富裕的根本。并前瞻性地预言道:天工品牌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在前巷村,人人都加入了合作医疗保险,保险费用由村里全额交付,每年村里都拿出几十万元用于医疗补贴。平时有个头痛脑热,村里就有医疗卫生室;生了大病进镇医院,医药费全报销。朱小坤不无幽默地表示,过去“农转非”很让人羡慕,现在想“非转农”还没那么容易呢!用新的中央领导提出的“新四化”标准来考量,前巷村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又走在了前面。
在人生出彩中尽显尊严的提升
采访中,一位在天工干了30年的老职工对记者说,朱总不仅让我们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收入,更让我们的尊严得到很大的提升。最鲜明的感受,就是在思想境界方面,使大家觉得天工是一支具有强大灵魂的队伍。
30多年来,天工涌现出了一大批值得歌颂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载入天工发展历史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仅以2012年为例,就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熠熠生辉的光荣榜——
公司常务副总、模具钢工作部部长吴锁军,为2012年模具钢工作部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各项经济指标的大幅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司财务总监史国瑞,为公司资本运作、股市股票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基层干部中,公司高速钢贸易部名誉部长朱志和,合资一厂厂长朱旭光同志、钢丝厂厂长吴国平、工具五厂厂长窦会方、工具六厂厂长朱志先、工具十厂厂长朱金国财务科长吴迎霞、国际贸易部经理鲁荣华、国际贸易部业务员徐琴、模具钢贸易部经理王雪峰、高速钢贸易部浙江金华销售公司王建荣、总师办副主任徐辉霞、钢材质检科长朱珍梅等同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均做出了突出的业绩,是公司管理人员中的优秀代表;
在生产一线和大学生中,葛情靖、郭建明、张加标、朱和林、朱建红、李国庆、王建军(小)、殷辉、丁春生、单国民、朱正祥、吴国华、王丹芬、王振、束武、朱斌、冷枫娇、张坚、王炎等同志,都是各自岗位上的佼佼者;
普通员工中,来自丹阳的姚大庆、来自安徽凤阳的王所成、耿义虎、兰世富、陈万德、朱龙江、殷国林,来自苏北的李福祥、卫功平,来自江苏宿迁的宋宇升、来自四川的廖秀琼、来自句容的黄仕敏、杨德兵、徐柄权等同志,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天工人,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恳敬业,成为分厂、车间的先进典型。
朱小坤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人生出彩的机会摆在每个天工人的面前。让我们在“中国梦”的指引下,打造更美丽的“天工梦”。他激情洋溢地宣告:只管向前走去,鲜花一路盛开!
企业家日报记者点评:“天工梦”的核心,归根到底就是让每一个天工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种“出彩”,不仅有物质财富节节攀升的幸福指数,更有人性尊严理直气壮的全面彰显。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强大,文化内涵深厚,无论是当前或者未来的发展,想不“出彩”都不行。正因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壮丽辉煌的“天工梦”健步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