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成都第十六届国际车展即将启幕。尽管车展还未开始,但我们已完全可以预测,本届成都车展将与往届车展、以及国内任何一场车展相同,各路参展商大卖,车展将取得不俗的销售成绩。而这一切,无非只是中国这个全球第一车市的一个缩影,毕竟,从多年的数据可看出,在中国,不论经济晴雨,汽车销量总能保证增长。
只是,在来自欧洲、日本、美国各地的汽车巨头疯狂捞金的同时,中国的汽车产业的背后,也暴露出了种种奇形怪状的异象,如提车需加价、严重减配、服务缺失、法律法规缺失等问题,其中一些令人匪夷所思。前不久被媒体曝光的中国进口车价格远高于原产地价格,有的甚至贵出百分之两百即是其中一例。另外,不少车型来到中国,通过汽车巨头在中国的合资厂国产化后便改头换面,一些安全、科技型配置被阉割,而价格居然还高于它们在欧美“标配版”的售价。这一系列不那么亲民的做派,在主流媒体“揭露”之前,在网上则早已被众多网友广为诟病。
据悉,那些在中国作风霸道的合资厂,多是一些被消费者捧得高,销路好的车型或车企。而不少消费者对一些车型的追捧,却往往严重缺乏理智,甚至达到偏执。譬如许多人偏执地认为德国车就是比日韩车档次高,却不知德国大众的造车理念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一直是“造大众都买得起的车”;许多人认为美国车经撞,却不知在中国大卖的别克凯越事实上是一款原属大宇汽车的“韩国血统”“廉价”车;而许多人认为独立悬挂的底盘平稳,却不知这让后排座椅空间大幅缩水,且只要不赛车,经过调校的非独立悬挂在平常的使用上,与鼓励悬挂在驾驶上没有任何区别。这种偏执,甚至让大众一款最高售价达到两百万以上的高配车型在中国畅销。而这款车在德国的高配版据说比中国便宜五十万,且由于定位有问题,在全球都销量极差。欧美车型在国外被广为诟病的小毛病多这一问题,也长时间被偏执的中国消费者忽略掉。档次高,以及钢材厚这种近乎“幼稚”的认知,似乎也惯坏了那些车企。因此即使一些欧美车企的产品近几年都出现了人们难以接受的小毛病,却也并不影响他们的销路,以及他们拒不召回的蛮横。
另一方面,法律的空白也是造成汽车工业不亲民的关键因素所在。试想,一个国家的法律都没有对ESP、儿童安全座椅接口等安全配置进行相关规定,甚至汽车召回法也是直至今年才公布,汽车三包法难以落实。又有多少车企会像在欧洲和美国那样主动为消费者加价添加安全配置。毕竟,商人永远都是追逐利益的,想做慈善家的商人,在中国似乎也并不多。而近期经常被提及的进口车价格高出一倍的事儿,也被怀疑是高税负作梗。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虽然中国消费者“人傻钱多”,但近一两年来,不少车企也开始关注中国市场、关注中国人的需求。据称,福特开发某新车时,还专从德国派设计师亲赴中国,与中国的研发部门共同调研市场,决定新车的设计与配置。甚至于不少国内自主品牌车企,也主动将ESP、儿童安全座椅接口等安全配置定为全系标配。政府在今年也出台了禁止儿童乘坐前排座椅、禁止驾驶车接电话、禁止副驾驶不系安全带等条例的明文规定以及处罚措施。中国车市,已有了渐入正轨的星星之火。毕竟,不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英国人,安全保障是不分贵贱的,安全也是每一个人会去争取的权力。中国人对车的认知,也会越来越理性与完善。中国的汽车产业,以及许多其他产业要以人为本,还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携手共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