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离“世界一流”目标还远

发布时间:2013-09-03点击率:732

策划词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8月31日在昆明发布201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石化以2012年营业收入28306亿元连续9年领跑榜单,中石油、国家电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移动、中国建筑、中海油分列第二至第十位。统计数据显示,与前几年的一路高歌猛进相比,2013中国企业500强正面临四大困局,中国大企业离“世界一流”目标依然很远。

  中石化夺得九连冠 500强整体收入放缓

  ■ 张轶骁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8月31日在昆明发布201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石化以2.83万亿元的收入连续9年位居500强榜首。

  上榜企业门槛由去年的175.06亿元提升至198.67亿元,增幅为13.48%。新入榜的企业有42家,仅占上榜企业总数的8.4%。

  

  TOP10去年进账超10万亿

  

  今年的中国企业500强继续保持稳定,其中前十名企业和上一年度名单未出现任何变化,依次为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移动、中国建筑、中海油,10家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1.93万亿元,占上榜企业营收总额的23.9%。

  在前十名中,四家能源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92万亿元,占前十名营业收入总额的66.3%。

  作为传统的“最赚钱行业”,本次中国企业500强共有15家商业银行入选,15家银行总计实现营业收入4.26万亿元,占上榜企业营收总额的8.5%,平均收入利润率为23.6%。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营业收入总额只有500强总和的6.2%,但利润却占到500强总额的35.6%。

  

  500强整体收入放缓

  

  榜单显示,2013中国企业500强共实现营业收入50.02万亿元,首次跨上50万亿元台阶,其中有86家企业入围世界企业500强,入围企业数量排在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位,比第三位的日本多出24家。

  与去年相比,中国企业500强整体规模继续扩大,但营业收入增速已经显著放缓。数据显示,2013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增长了11.41%,增速回落12.22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增长了15.99%,增幅下降4.4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2013中国企业500强总计实现利润2.17万亿元,同比增幅仅为3.58%;有216家企业的净利润出现负增长,亏损企业由13家增至43家。其中,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净利润同比减少了17.47%,已是连续两年下降。

  与美国500强经营质量差距拉大

  

  中企联将中国企业500强和美国企业500强进行纵向对比后发现,2013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增速都高于2013美国企业500强,但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收入利润率明显低于美国企业,这说明两国大企业的规模差距在缩小,但经营质量差距却在拉大。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在发布会上表示,宏观经济下行直接影响了中国大企业的市场空间;中国企业500强中占据绝大多数的制造加工业、资源能源业、金融业企业依旧习惯于过去经济快速增长的惯性和模式,缺乏对经济中速增长的适应能力。李锦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中长期潜在增长率正在逐步下降,未来中国企业500强的扩张速度仍可能继续下滑。

 

  500强榜单折射中国大企业四大困局

  ■ 何宗渝 李怀岩 周洪鹏

  

  2013中国企业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等主要经营指标均实现增长,与世界500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86家内地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比排名第三位的日本多24家。中国大企业群体崛起,正成为改变世界企业版图的重要力量。

  但统计数据显示,与前几年的一路高歌猛进相比,2013中国企业500强正面临四大困局:规模扩张明显放缓,经营效益增速下滑,重化工业成亏损“重灾区”,国际化步伐放缓,中国大企业离“世界一流”目标依然很远。

  

  规模扩张:增速仍可能继续下滑

  

  2013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提高13.48%,达到198.67亿元;这500家企业的整体规模首次突破50万亿元,相当于2012年度全国GDP的96.32%;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比上年度增加16家……这些耀眼的数据,见证着中国大企业群体的崛起。

  但是,另外几组数据更应引起重视: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增速已经显著放缓:2013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同比增长了11.41%,但增速大幅回落了12.22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同比增长了15.99%,但增幅下降了4.41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正从连续30年的‘高速挡’转向‘中速挡’,宏观经济下行直接影响了这些大企业的市场空间;从这些大企业来看,普遍缺乏应对经济中速增长的适应能力,中国企业500强中占据绝大多数的制造加工业、资源能源业、金融业企业依旧习惯于过去经济快速增长的惯性和模式。”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说。

  李锦认为,当前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在延续,中国经济中长期潜在增长率正在逐步下降,未来中国企业500强的扩张速度仍可能继续下滑。

  “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通道,无论是环境所致,还是主动调控的结果,都是打造升级版经济、走向新繁荣的重要契机。对于中国的大企业来说,关键是要认真审视经济中速增长条件下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模式,抓住机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缪荣说。

  

  经营效益:

  “利润鸿沟”正继续扩大

  

  统计数据显示,2013中国企业500强的归属母公司利润总额2.17万亿元,同比仅增长了3.58%;有216家企业的净利润出现负增长,亏损企业由13家增至43家,7家企业亏损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制造业领域,201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净利润同比减少了17.47%,连续两年下降,且下降幅度比上年扩大了3.81个百分点。

  在全部76个行业中,有18个行业平均收入利润率不足1%,比上年增加10个;37个行业平均收入利润率不足2%,62个行业平均收入利润率不足3%。“在劳动、财务等成本持续上升,国内外需求萎缩的背景下,平均收入利润率不足2%的行业企业,生存压力非常大!”缪荣说。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3中国企业500强中的15家银行的平均收入利润率高达23.6%,5家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营业收入总额只有500强总和的6.2%,但利润却占到500强总额的35.6%,这也是连续两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利润超过500强中制造业企业利润。商业银行与制造业企业之间的“利润鸿沟”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继续扩大。

  “‘保险公司跑着挣钱、证券公司坐着挣钱、银行躺着挣钱’,正是中国金融企业盈利模式的生动写照,金融改革滞后正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李锦说。

  

  重化工业:

  短时间难以走出“重灾区”

  

  根据中企联发布的数据,按照母公司净利润计算,2012年鞍钢亏损100.48亿元、中冶亏损50.85亿元、中铝亏损49.61亿元、中国远洋亏损23.96亿元、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亏损27.51亿元……

  即使在“大个头”较为集中的石油石化行业,除中石油和延长石油净利润实现正增长,中石化、中海油、珠海振戎均出现净利润负增长;上榜2013中国企业500强的27家煤炭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同比大幅回落近20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速骤降17.3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许多进入2013中国企业500强的房地产、建筑、建材、汽车、家电生产及连锁销售、航运、船舶等行业企业,主要经营指标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甚至亏损。

  李锦认为,这些行业企业经营效益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能过剩和刺激政策的退出。“政府不大可能再出台新的刺激政策,更不可能直接向企业‘输血’,短时间内这些企业难以走出‘重灾区’。”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企业占主体的大企业结构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改变。我们必须研究并有效解决这些行业存在的体制机制性问题。”缪荣说。

  国际经营:意义重大、差距巨大

  

  新世纪以来,中国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海外发展突飞猛进。据统计,2012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的44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数和并购总额再创新高,平均增长了1.8%和6.1%。

  “大企业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力量。但无论是位居榜单前列的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还是其他大企业,它们的影响力基本限于国内,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国企业。”李锦说。

  海外营业收入超过30%是一家企业具有国际经营能力的标志,但达到这一水准的中国企业目前只有25家,并且这些企业大多都是以贸易和中间产品为主,缺乏国际化经营的能力。据统计,2013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只有13.98%,不仅远低于2013世界100大跨国公司的61.06%,而且远低于2013发展中国家100大跨国公司的37.91%;中企联将中国企业500强和美国企业500强进行纵向对比后发现,2013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增速都高于2013美国企业500强,但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收入利润率明显低于美国企业,这说明两国大企业的规模差距在缩小,但经营质量差距却在拉大。

  “如果剔除了银行业,中国实体大企业与美国实体大企业之间的经营质量差距更为显著。”缪荣说,中国的大企业还是太少、太小、太弱,离“世界一流”依然差距巨大。

  “虚胖”的500强

  

  ■ 冯海宁

  

  今年的榜单至少有三个特点:一是“国资系”企业在500强企业中占据310席;二是传统的垄断或者半垄断的企业较多;三是进入“千亿元俱乐部”的企业比上年增加16家。

  这说明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企业大多仍处于强势地位,而民营企业仍处于弱势地位,“国强民弱”的局面在延续。而且,国有企业仍然依赖于传统优势和垄断优势逞“强”,创新能力不足,更说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到目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千亿元俱乐部”企业增加,只能说明企业规模增长较快。

  有报道指出中国500强企业的效益堪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负增长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业绩亏损企业的数量明显增多,多个行业绩效大幅下滑。一方面是业绩亏损的企业在增多,另一方面是企业规模快速增长,这似乎表明中国企业更重视规模扩张,而不是更重视经营业绩增长。

  能称之为“500强”的企业,在很多人眼里,不仅要看企业规模,更要看企业业绩。因为企业规模大只能说明企业摊子大,并不等于企业盈利能力强。如果一些企业摊子大并伴随着严重亏损、高负债,这样的企业,规模大并不是优势,恐怕会变成负担。所以,业绩亏损的企业还能进入500强,让人不可思议。

  显然,公众很好奇,亏损企业为何能进入“2013中国企业500强”,评选标准究竟是什么,是否合理?从相关资料来看,中国企业500强是比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由企业自愿申报并经第三方确认,依据企业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按年度排出。尽管评选重视企业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但似乎忽视了企业盈亏和负债。

  中国企业500强,无疑是中国中小企业学习的榜样。中国500强企业无论是履行社会责任,还是经营业绩、经营方式等,往往都是中小企业学习的对象。如果有关方面评选的中国企业500强,有的经营亏损,有的负面新闻不断,有的负债累累,这样的“榜样”能否带来正能量,值得怀疑。

  据悉,中国近10%的世界500强公司处于亏损状态。这似乎说明,世界500强的评选似乎也不看业绩看规模。而中国500强企业评选大概也是借鉴了世界500强评选的做法。从这个角度而言,无论是世界500强企业还是中国500强企业,都是“500大企业”,而不是“500强企业”。“强”与“大”有本质区别。

  当然,能从中国企业500强来观察企业问题和中国经济问题,“中国企业500强”评选还是有一些价值的。但如果能更准确地理解“强”,能区分“强”与“大”,真正把“强”作为评选标准,显然,“中国企业500强”评选存在的价值更大。期待“中国企业500强”评选机构能够及时调整评选标准,让标准更合理。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