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容试点的大幕即将拉开。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会议指出,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金融支持有着重要作用。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是落实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决策部署的具体措施,也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改革举措,可以有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金,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基于此,会议确定,要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具体要求包括:一要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加快银行资金周转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二要在资产证券化的基础上,将有效信贷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特别是用于“三农”、小微企业、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等建设。三要充分发挥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统一产品标准和监管规则,加强证券化业务各环节的审慎监管,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风险较大的资产不纳入试点范围,不搞再证券化,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央行研究局专家认为“资产证券化扩容恰逢其时。第一,这能够解决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资产长期化、负债短期化趋势明显,信贷期限结构错配十分突出。结合盘活存量的要求,商业银行通过证券化可以把原来流动性很低甚至可以说不具备流动性的信贷资产,转换成具有高度流动性、可以在市场自由交易流通的标准化的证券。第二,还能够释放资本,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银行把一部分资产证券化并出售后,获得了现金,减少了风险资产,提高了资本充足率,可以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
据了解,目前,央行已联手多个部门推动证券交易所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对接,以搭建新交易平台,即外界所称的“信贷资产流转平台”。有部分银行已经向监管部门上报了这一轮参与试点的项目和额度的方案。
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设计标准,监管层鼓励银行选择符合条件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贷款、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清理合规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以及涉及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银行可能会涉及较多;而融资平台贷款项目风险较大,这个领域银行多半会谨慎操作。”一位国有大行研究部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