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首先强调教育,或者说价值观,然后才强调制度。在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里有“五常”之说,“可以治理国家的思想,一定是可以管理企业的。”悟出这个道理,茅忠群提出,方太必须实践儒家文化管理模式。
■ 高峰
在中国企业中,第一个建立孔子堂的,是方太。方太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可以治理国家的思想,一定可以管理企业。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这句来自《道德经》的话既是方太二代领导者茅忠群的处事之道,也是方太的为企之道。
1999年,茅忠群开始引进世界500强的高管来企业任职,初衷是学习西方管理模式。但很快暴露弊端,“在外企的制度中,外国人看到的是规矩,但中国人看到的却是漏洞,并会想着如何去规避。”这个问题让茅忠群开始思考所谓的西方制度的完美是否值得推敲。
究竟怎样才能让西方的管理制度变得人性化,让员工乐于接受?茅忠群在传统国学文化,特别是儒学上找到了答案。儒家首先强调教育,或者说价值观,然后才强调制度。在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里有“五常”之说,“可以治理国家的思想,一定是可以管理企业的。”悟出这个道理,茅忠群提出,方太必须实践儒家文化管理模式。
在茅忠群看来,仁义理智信是上天授予人类恒昌不变的本性,放之四海而皆准,能够穿越时空而不变,过去几千年证明其是正确的,现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几千年它依然是正确的,因此,方太完全有理由践行儒家模式。为此,企业将儒家思想作为文化价值观去推崇,并提出“普及传统文化”,由方太出资在中国高校中推广传统文化教育。治企若为人,他率先在方太建立了孔子堂,在孔子堂,员工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公司高管每周都来交流心得并做书目推荐;他借鉴晋商模式,提出了全员共享的“身股制”。
如今在方太,每个部门员工都会在固定时间读经,很多人都熟悉得可以背诵下来。在中国企业中,这些行为实属罕见。
除了精神上的归属感,方太也同时在为员工提升物质待遇,这也是儒学管理理念的体现。方太的员工,不管是流水线上的工人还是身处异乡的销售员,一律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保险,甚至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方太不惜花费几千万元为员工做这件事。
还有“身股制”。在方太,能较好地体现儒家五常思想的制度便是今年已经开始实施的全员“身股制”。所谓“身股”,是旧时晋商企业管理机制中最有特色、最具创造性的人力股制度,出资者为银股,出力者为身股,即经营者可凭“人力资本”入股,与资本所有者共享经营利润。
中国式的百年企业如何炼成?照搬西方模式依葫芦画瓢,显然不成。“政在富民,而后教之”,这是孔子的为政思想。察历史而知明鉴,茅忠群借鉴历史,把“国学精粹”应用于企业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家的决策意识,已经跳出了“在商言商”的传统思维,而赋予企业以更多的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这在中国企业界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