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冶金集团:“寒冬”为何不怕冷?

发布时间:2013-09-13点击率:871

 2012年以来,世界性经济衰退持续影响,中国经济深度调整,制造业遭遇到出口受阻和内需难开的重大困境,有色金属工业更是遭受到极大的冲击,市场不断萎缩、价格持续低迷、利润空间缩小,全行业进入生产经营的“寒冬”。但云南冶金集团却遇冷不惧,迎难而上,顽强攻坚,不懈攀登,交出了在特殊困难时期发展企业的一份出色经营答卷:

  2012年,云南冶金集团金属总产量完成115万吨,同比增长7.02%;资产总额达到690亿元,同比增28.08%,其中净资产191亿元,同比增14.05%;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同比增49.66%,实现整体盈利。今年截至5月末,云南冶金集团资产总额近750亿元。1至5月,完成金属总产量43.44万吨,比增7.33%;实现营业收入135.47亿元,比增45.81%;完成增加值17.85亿元,比增66.9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4亿元,比增64.59%。谱写了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困难时期持续发展的新篇章,挺直了云南省属企业的脊梁!

  置身于多年难遇的经济“寒冬”,云南冶金集团交出这样的“成绩单”,实属难能可贵。他们何以能安度“寒冬”?他们成功的“秘诀”何在?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们走进了云南冶金集团。

  

  反周期建设 赢得发展主动权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6.3%,行业形势极为严峻。连续11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云南省重点支持的10强大企业之一的云南冶金集团,视新的困难为新的机遇,按照“倍增跨越”的要求,以主导产业和服务产业逐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以集团化管控转型为抓手,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着力破解市场困局,尽力在逆境中实现全集团各项工作的平稳较快发展。

  “云南冶金集团要抓住危机带来的有利时机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产业扩张,这虽然是一种反周期的投资原理但也有可能更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云南冶金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董英介绍说。

  透过现象看本质,绕过正面看反面,宏观经济的困难时期往往是低成本扩张的有利时期,也是改造传统产业和转型发展的新的机遇。正是基于这样的辩证思维,当一些企业收缩经营、以保生存为主要目的时,云南冶金集团却在困境中把握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逆境中不断加快产业升级,为下一轮竞争发展赢得了更好的发展空间。2012年,云南冶金集团完成项目建设投资76.79亿元,圆满完成了省国资委和省工信委下达的70亿元考核目标,年度项目建设目标完成情况良好。文山80万吨氧化铝、建水产业集群等一批重大项目按年度目标计划建成投入试生产。特别是建水产业集群中两个项目的顺利投产,标志着集团规划总投资130亿元,重点打造的集铝、炭素、铁合金和铁路专用线为一体的首个产业集群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面对“寒冬”,云南冶金集团坚持走“开源节流”的资源开发利用道路,利用多种途径保障资源储量持续增加和产业持续发展。2012年,云南冶金集团众多旗下企业不断取得新的经营业绩:驰宏公司以提高国内外资源掌控能力为目标,新收购控制了玻利维亚、西藏等地的多个矿权;驰宏资勘公司以老矿区增储、新探区突破为目标,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充分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先后在会泽、彝良矿区深部,会泽矿原有空白区域、荣达公司甲查矿区深部实现了地质找探矿重大突破,自有资源保有量进一步增加;云铝公司设立境外资源开发平台,积极推进老挝氧化铝项目,文山铝业公司资源增储取得新进展;斗南南非矿业公司设立,资源项目论证、锰矿贸易洽谈、项目建设前期准备等工作有序开展;新立公司厂口乡钛矿采矿权即将获得,海外资源战略积极推进。

  2012年,云南冶金集团主要矿种保有储量持续增加,为集团产业调整和效益提升提供了保障,钼等非有色金属储量的增加为集团产业拓展创造了条件。加强技术攻关,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循环经济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斗南公司、驰宏公司会泽采选厂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驰宏公司获得2012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一等奖;云南冶金集团荣获“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先进单位”称号。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而创造了今年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上扬的新业绩。

  

  内外兼修 赢得发展新优势

  

  去年以来,许多行业严重受困于国内外市场萎缩,长期粗放式增长的弊端凸显出来,高歌猛进30多年的中国经济陡现历史性下行的拐点,诸多企业跌入低谷甚至出现生存的危机,多年来产能不断增长的有色产业,更遭遇到巨大的再发展障碍,云南冶金集团同样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外抓市场,内抓现场。市场是机遇,现场是基础,我们管不了市场,但是我们可以管好现场,争取市场。” 云南冶金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田永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秀甲全球,但累积的问题同样巨大而深沉,转型升级更是说易行难,尤其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的成本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谁的管理水平高、消耗少、成本低,谁就能拥有主动权,占得先机。如何通过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降低生存成本,拓展盈利空间,成功抵御“寒冬”?云南冶金集团用行动给出了最佳答案。

  立足于远见卓识而又务求实效的思维和作风,云南冶金集团在大力推进集团化管控转型的基础上,持续优化基础管理,科学制定生产经营考核指标体系,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对标管理、精细化管理、现场管理和模拟市场成本核算等,积极对照同行业先进管理水平找差距,不断提高基础管理水平,从而收获了相应的成效。2012年,集团可比产品总成本下降超过8亿元,降幅达5.66%;在全年金属总产量同比增长超过7%的情况下,全年节能量12.8万吨标煤,降本增效成效突出。与此同时,创新盈利模式,不断提升盈利能力。集团各企业把握市场动态,调整采购节奏,优化采购渠道,规范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创新营销模式和营销手段,确保稳健经营。特别是成立仅一年多、注册资本6000万元的驰宏国际商贸公司,按照全市场化规则,迅速找准定位、切入市场,对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对外开辟渠道、扩大份额,全年贸易额超过130亿元,为集团实现盈利做出了贡献。有色设计院、冶金研究院、正基公司等服务类企业,也按照均衡发展的思路和要求加强工作,创利能力明显增强,共同提高了云南冶金集团“御寒”的能力。

  在应对“寒冬”中,科技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利器。云南冶金集团继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集团内开展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调研,在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服务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仅在2012年,云南冶金集团即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6项,立项11项,获国家科技经费支持6410万元;申请专利106项,获授权97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国外发明专利1项);首次获得4项软件著作权;参与起草和修订18项国家及行业标准,10项通过审定;获“中国驰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各一枚,“云南名牌”产品一个;建成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增2家省级企业实验室、3家高新技术企业、2个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获认定“加压湿法冶金技术研究省创新团队”和“昆明市高端电子铝箔研发科技创新团队”。云南冶金集团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为云南省首批获此殊荣的5家单位之一。

  

  和谐共生 赢得人心保发展

  

  现代企业已不再是单纯的资本、设备和技术工艺结合体。如何更好地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更好地突出人的因素,搞好企业软环境建设,已成为企业发展和企业职工本身的重要需要。云南冶金集团在长期进行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同时,始终坚持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人,人得到发展,企业才能发展的道理。他们以人和企业利益与共、一荣俱荣的现代管理理念,一贯坚持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实到位,在“严冬”的考验中依然如故。2012年,云南冶金集团在行业效益普遍下降,多数企业降薪保效益的形势下,保持了职工收入和福利的持续增长,从而较好地确保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不难看到,为应对“寒冬”,维持企业的生存,国内外的IT、通讯、家电、机械等行业的许多企业采取降薪、裁员等方式来“过冬”。面对这些“立竿见影”的办法,云南冶金集团并不苟随,而是遇寒自芳、遇风自立,坚持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云南冶金集团通过多种渠道关爱职工、尊重职工、凝聚人心,着力营造温馨和谐、责任共担的文化氛围,在保证职工收入不降的同时还略有增长,并加快建设马街2500多套保障房。既满足了职工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也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还通过加快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2012年,集团新增就业4000多人,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进一步促进了幸福和谐云南的建设。

  同时,云南冶金集团以“内聚人心、外树形象”为要求,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宣传文化工作由服务保证向融入引领转变和提升,开展了首届“成就冶金年度人物”评选、中国有色金属峰会企业文化论坛等系列活动,创办了集团手机报和冶金文化网站,集团宣传文化平台作用进一步发挥。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健全职代会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素质,举办了云南省职工多晶硅还原炉工等四项技术技能大赛和第一届冶金青年辩论赛。开展冶金讲坛、文化讲坛、道德讲坛等,举办 “三八”、“五一”、“安全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满足职工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激发职工的潜力和活力。

  在云南冶金集团,安全是天字号的大事。在后危机冲击的背景下,保持安全生产可以说是一项比经济效益更为根本、更为重要的效益。云南冶金集团通过管理上台阶等素质提升,保持了安全生产的良好态势。2012年,云南冶金集团连续四年获云南省安全生产先进企业,集团所属的云铝公司、润鑫公司通过国家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成为全省率先通过评审的电解铝企业;省内6个矿山企业全部达到新标准三级以上,各企业实现减排目标。集团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特别是在“9.7”昭通彝良地震中,彝良驰宏公司由于安全工作基础扎实、领导有力、组织得当,井下作业的199名人员于灾后45分钟全部顺利升井,创造了零伤亡的奇迹;600余名职工、家属实现了“零伤亡安全大转移”,得到了国家安监总局的充分肯定。

  当代中国,国民经济和企业界正处在一个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云南冶金领导层审时度势,牢记使命,理智地准确地把握着集团企业发展的脉搏。记者在云南冶金集团采访时了解到,今年,云南冶金集团正在继续按照“高标准、高起点、可持续”的原则,紧紧围绕重大能源通道、重大资源集聚地、经济高速成长和政策密集区域,建设以能源、运输串联的环保型、绿色型、清洁能源型产业区域集群和产业带,计划以近几年来投资之最的90亿元,重点建设一批转型升级的产业重大项目,坚定不移地加速推进打造行业领先企业的步伐,确保以独特的竞争优势,在新一轮经济复苏中迈上更高的层次。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