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是延安时期的一名普通警卫战士,18岁参加工农红军,打过仗、负过伤,参加过长征,在陕北深山烧炭时,因炭窑垮塌而光荣牺牲,时年29岁。毛泽东同志不仅亲自出席追悼大会,题写挽词,还发表《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称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从此,张思德成为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为人民服务和勇于为人民利益牺牲的张思德精神为共产党人广为传承和弘扬。张思德精神集中体现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宝贵精神财富。新形势下弘扬张思德精神,对于革命军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我军性质宗旨,提高能打仗、打胜仗能力,凝聚起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正能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张思德始终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己任。弘扬张思德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品格
张思德加入工农红军后,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逐步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入伍后,他得知家人惨遭国民党“还乡团”迫害,一心想回家报仇,在连队干部耐心启发教育下,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他逐渐懂得,革命的目的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让广大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最终目标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他把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奋斗目标,组织安排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从警卫到开荒,再到烧炭,对于组织的安排,他坚决服从,没有丝毫怨言。到中央警卫团后,不再担任班长,他就努力当好普通一兵。他深知,干什么工作都是为党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不仅发自内心地坚信共产主义,还耐心细致地做好其他战士工作,让他们也信共产主义。新战士小刘怕鬼,他开导说,“鬼神,全是地主和那些反动家伙们用来吓唬咱们穷人的,让咱们不敢翻身闹革命”,“咱们是人民的军队,什么也不怕!咱们一不信神,二不怕鬼,咱们信共产主义!”
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张思德精神的灵魂。习主席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9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前仆后继、英勇奋战,甚至不惜牺牲生命,靠的就是这种坚定的信仰。当前,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部队所处的历史条件、面临的社会环境、兵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加紧渗透破坏,妄图改变我军性质宗旨,这些都对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弘扬张思德精神,首要的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必须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从党90多年不懈探索艰苦历程中、从改革开放30年来辉煌成就中,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进一步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实践者。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持续培育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始终保持政治定力、站稳正确立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始终与党同心同德,永远做党的忠诚卫士,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二、张思德在任何岗位上都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弘扬张思德精神,就是要认真履职尽责,积极为建设能打仗打胜仗的军队贡献力量
张思德对工作无比热爱,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参加战斗,机智勇敢、屡立战功,被战友亲切称为“小老虎”。他担负毛主席车上警戒任务,为了不影响视线和听力,耳朵上长了冻疮也不放下棉帽的帽耳。他带人进山烧木炭,坚持吃住都在窑里,甚至夜里还几次爬上窑顶观察烟色、判断火候,很快成为数一数二的烧炭能手。他还不顾窑内高温,未等木炭完全冷却,就从窑内拣出带火星的木炭,使烧炭周期由通常的10天缩短到7天。他对于党交给的任务,不管多么困难、多么艰巨,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为战胜因敌人封锁带来的经济困难,他带领全班战士到南泥湾开荒种地,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生产任务。在石峡峪,他和战友们一起开荒烧垦,翻土耙地,把千亩荒山变成良田,超额10%完成生产任务。
张思德能够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业绩,很重要的就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邓小平同志讲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部队的每个岗位都是战位,每项工作都与使命紧密相连,与打赢息息相关。只有每名官兵都做到恪尽职守、敬业奉献,才能真正汇聚起实现强军目标的磅礴力量。弘扬张思德精神,就是要始终牢记职责使命,想打赢、谋打赢、练打赢,在实现强军梦的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必须牢固树立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保持高度警惕,以“时刻准备着”的姿态枕戈待旦、常备不懈,确保遇有情况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保持强烈的本领恐慌感,刻苦钻研信息化知识,坚持在重大任务中摔打磨练,不断提高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坚持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对事业尽心,对职位尽责,对工作尽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三、张思德一生把服务人民、无私奉献作为价值追求。弘扬张思德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张思德始终视人民的利益重于一切,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同群众建立最密切的联系。他常对战友讲:“咱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处处要同人民打成一片。咱们要记住毛主席的教导,人民军队同人民是鱼水不能分离的”。每到一处,他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力所能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他进山烧炭住在老乡家,一有空就帮助老乡干家务活,被群众称为毛主席教导出来的好战士。每次完成本职工作,一有空就帮助战士补衣服、打草鞋。在困难和危险面前,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冲在前面。长征途中,战友们吃完携带的食物甚至皮带和枪背带,一路寻找野菜充饥。他担心野菜有毒威胁战友安全,带头参加尝百草活动,有次中毒险些丢掉性命。为抢救快要没入泥沼的战友,他不顾危险趴在泥沼上,让战友踩在他身上救人。在炭窑垮塌的危难关头,他首先想到的还是他人,最后战友得救了,自己却被压在窑内。张思德用29年的短暂人生,忠实践行了“为了人民,为了革命,要敢于献出自己的一切”的誓言。毛主席称他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
张思德精神的闪光之处,就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成长壮大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正因为这样,我们党才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新形势下,能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对待群众的态度问题、感情问题,还是政治立场、政治本色问题。弘扬张思德精神,就是要始终心系人民群众,努力做好服务群众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我党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强化大局意识,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军队建设的历史方位、前进方向、使命任务,正确处理好部队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始终在大局下筹划和推进部队各项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学人民、爱人民、为人民,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深入做好扶贫帮困、助学兴教、医疗扶持、支援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坚决完成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四、张思德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和严于律己的崇高品质。弘扬张思德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弘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葆革命军人的政治本色
张思德同志时刻牢记群众疾苦,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他常讲:“革命也还非常困难,每个人都注意节约一点儿,就能为革命解决好大问题”。他穿的衣服总是补钉摞补钉,破烂得没法再补,也舍不得换新衣服。他的鞋也是补了又补,烂的地方就垫些干草和树皮,实在不能穿就拆下来,洗净、晒干,加点破布条打好继续穿。为了节省鞋,他还经常光着脚干活,连毛主席送给他的解放鞋,直到牺牲前也没舍得穿。他还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身份,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崇高的精神感染和教育着身边战友。延安平剧院演戏慰问参加礼堂修建的建设者,其他人都往前排坐,他却要求坐在最后一排。他说:“咱们是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工作应当跑在前边,可是一些生活享受和娱乐的事情,应当先让给别的同志。”
张思德这种艰苦朴素、严于律己精神,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不断推动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把这种精神和力量,形象地比喻为“东方魔力”和“兴国之光”。当前,尽管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艰苦奋斗精神不能丢。军队是要打仗的,如果丢掉了艰苦奋斗精神,一味贪图享乐,就会销蚀军人革命意志,影响和削弱部队战斗力,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目标就无从谈起。弘扬张思德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弘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做到思想上艰苦、工作上刻苦、生活上清苦,使我党我军优良传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牢固树立艰苦奋斗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真正把有限经费用在部队建设和提高战斗力上。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纯洁工作圈、交往圈、生活圈,老老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树立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良好形象。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进一步振奋革命精神,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