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县域教育内涵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10-18点击率:592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着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坚持走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要实现县域教育内涵发展就要牢牢把握质量这个核心,均衡这条主线,改革这个手段,广泛深入开展教育内涵发展实践与探索,实现教育资源均衡,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一、必须树立教育质量观念,全面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育人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和质量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创造良好教育发展环境。一要提高教育质量意识。政府必须将教育作为重要社会民生,树立起“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思想,以全面提高教育资源质量为中心,以抓好教育教学为手段,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做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力度,不断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才能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要实现教育的内涵发展,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在原有的潜能和基础上实现最大的发展和提高。正确处理好教育与质量、素质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面向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三要营造良好教育发展环境。充分理解国家关于教育发展的科学决策,切实解决好各级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让他们真正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不断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严格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形成良好教育发展氛围。各相关部门必须形成合力,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才能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依法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是确保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

  二、必须紧扣教育均衡主线,全面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作为县级政府,必须统筹提高教育资源质量,优化教育结构,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格局。一要科学规划教育发展。在政府层面建立教育发展规划盘子,统筹规划教育资源配置。在城区,结合城市规划建设,坚持教育配套与城区扩容改造同规划、同建设、同交付使用;在农村,结合新社区建设和新农村改造,全面优化教育资源。二要提高教育资源质量。扩容提质是破解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等问题的最佳手段,全面统筹区域内校舍安全工程、现代化学校建设等工作,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筑牢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全面加强民办学校扶持力度,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教育,使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筑牢教育基础。三要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由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引进教学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等高技能人才。加强教师补充力度,通过组织各种培训学习活动,使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不断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把高素质、有能力、会管理的人才选拔到教育管理队伍中来。要建立起保障机制,依法维护教师权益,保障和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三、必须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一要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和规律的教育质量评价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绿色评价模式,建立起绿色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推进无分数评价模式,实现减负增效。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不同潜质学生的培养模式,根据每名学生的自身特点,为他们量身提供适合的教育。二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政府完善“政府统筹、行业参与、社会支持”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为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为校企双方牵线搭桥,实现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达到校企“双赢”的目标。着力推进民办教育改革。政府坚持以政策扶持为先导,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的引导性作用,大力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利用社会资本向教育投资,有效扩大教育资源,实现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三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对基础教育的统筹和服务,提高教育专业化管理水平,发挥乡镇、社区在参与和支持基础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逐步形成监管有力、竞争有序、激励有效的教育公共服务机制。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