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行黄金周假期以来,黄金周已经成为人们出行旅游的热点,黄金周也被赋予了拉动内需、扩大旅游、促进消费的作用。1999年国庆节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行人数达2800万人次,实现收入141亿元。黄金周这一假期制度实行至今,其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成倍增长,今年国庆黄金周实现收入达2233亿元。与此同时,交通压力、景区承载力、环境压力、游人拥堵等现象纷纷出现,成为人们出行心中的痛。对此,有观点认为黄金周为中国消费和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另有专家认为黄金周影响了人们出行的质量并增加了各方面的压力和污染。黄金周长假拉动经济存在争议。
2233亿元 黄金周各地收入可观
国庆长假是国人出门旅游最集中的时期,很多人一年辛苦工作,而适合旅游的假期仅有国庆和春节小长假,而春节的传统是在家团圆,于是出游便大多选择在国庆的七天假期里。国庆假期,不仅是游客们纷纷出行的好机会,亦是商家们、景区接客盈利的好时机,因此,国庆和春节的七天假期亦被称为黄金周。
今年国庆黄金周里面,各个省份、城市还有景区都传来捷报,游客数量、旅游收入等都是相当可观的。七天时间,2233亿元的收入数字是惊人的,从第一个黄金周的141亿元到如今,增长了大约16倍,游客数量亦是成倍地在增长,消费的容量也在不断扩大。
此前,全国假日办发布的《2013年国庆假期假日旅游统计报告》显示,今年国庆假期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28亿人次,比2012年中秋节国庆节假期增长0.7%(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5.1%);实现旅游收入2233亿元,比2012年中秋节国庆节假期增长6.1%(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1.2%);游客人均花费支出521元。
安徽、山东、四川、山西等多个省份的收入都超过百亿,其中,山东以309.9亿元位列榜首。陕西省的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的增长幅度都是各省中的翘首,增长三成以上,其在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的游客接待量为2850.35万人次,同比增长30.72%;实现旅游收入136.23亿元,同比增长36.35%。此外,还有安徽、湖北等省份的旅游收入增长幅度均在三成以上。
从各地级市来看,国庆黄金周期间的经济收入也是可观的,据统计,杭州、成都、济南、南京、长沙、深圳等市旅游收入均超过50亿元。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南充市,其在黄金周的旅游接待量、旅游收入增速惊人,同比增长约6成。2013年国庆假日南充市共计接待游客346.7万人次,同比增长67.50%;实现旅游收入12.15亿元,同比增长 59.40%。
在各大旅游景区里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大的客流量。许多著名景区在黄金周里面,出现游客爆棚的局面,游客接待量达到饱和状态,甚至一些景区的游客量已经超过了其能够承载的数量。游客遍布各个地方各个景区,景区的收入显然会大有提高。拥有国家新晋5A景区的阆中在国庆节期间旅游总收入达4.25亿元,同比增长107.2%;门票收入达688.9万元,同比增长70.3%。
黄金周期间,除了旅游收入大大增加外,婚庆餐饮等经济亦齐头并进。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国庆节期间即10月1日——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7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
此外,各地的商城、企业都借国庆节的契机,纷纷打出打折、让利的口号,吸引消费者的购买眼球,在国庆节期间逛街买东西的人不在少数,这为国庆节期间的销售收入做出了不小贡献。
黄金周拉动经济存争议
国庆黄金周,实现的经济收入,其数据确实是可观的,仅仅7天时间,其造就的经济数字是平常时间里的很多倍。而在这种种数据面前,亦有争议的声音。
据报道,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指出,黄金周对经济的增长并没有实质性的正面效应,对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明显作用。
可以看到,国庆节期间的出行,实际上也存在很大的压力。首先,在路上的大堵车,据统计,国庆黄金周期间,海、路、空运总共运送旅客人数达6.927亿人次,其中道路的旅客量最大,达到6.01亿人次。自从国家实习长假期间免过路费以来,道路上的压力就无可避免地增加了不少。而今年的国庆假期间,高速公路变“停车场”、两小时的路程需要五六个小时、一小时行进几公里等现象层出不穷。道路压力可见一斑。
其次,大量的旅客蜂拥至各个景区,景区的承载能力、污染预防等都在接受着严峻的考验。10月2日,故宫游客数量达17万人次之多,超过测算的游客量上限一倍多。10月2日几千人滞留在九寨沟景区里面,这是何等场面。本来为了放松心情、欣赏美景而出游的旅客们,却被迫在人挤人的环境中,遭遇各种不顺心之事,出行的乐趣随之减少。
对景区来说,游客的大量聚集亦有诸多不好的影响,众多的游客离开景区之后,留下的大量垃圾不仅给环卫工人带来压力更让景区环境受到破坏。据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发布的消息显示,9月30日12时至10月7日12时,天安门地区收运垃圾达53.82吨。
此外,国庆黄金周期间,交通事故、景区游客冲突等事情也时有发生,香格里拉导游强制游客消费,不交钱就以人身安全威胁游客的事件,即使《旅游法》中明确规定旅行社导游不能强制游客消费,但此类事情还是出现,不得不令人反思。
景区的承载能力、景区工作人员的接待能力都是有限的,在游客膨胀的黄金周期间,景区的服务和接待跟不上,致使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发生,许多景区游客滞留,景区压力不堪,游客体验下降。
基于此,有关专家认为,黄金周的贡献不能只基于数字来看,还应从多方面、多维度来考量。逐年上升的数据只是一种单独的一方面,其表明国民经济的增长、收入水平的提高,却并不能代表全部。
据报道,此前蔡继明对此就表示道,增长的数据只强调了每年黄金周的出行人数和旅游收入与上一年相比增加多少,却没有提到全年的旅游收入增加多少,没有对比实行黄金周前后之间旅游收入增长率的变化。以1999年十一黄金周开始实施为中间点,黄金周实行前8年与后8年,这16年的全年旅游收入增长曲线基本是一条直线,增长率没有改变,黄金周对旅游业收入的增长没有任何明显的正面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是消费、投资和出口。可以看到,黄金周期间,消费确实有所扩大,但与此同时,因为放假的原因投资和出口这两方面却有可能受到影响。黄金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此颇受争议。
生态环境被破坏、文物受损等亦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大自然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亦是脆弱的,美丽的风景一旦被破坏,恢复就很难。大量游客拥堵至一个地方,景区势必会受到人的污染,且游客不但不知保护我们脆弱的自然风景,反而留下大量的垃圾,会加速破坏景区的生态环境。另外,像故宫这样的文物保护景区,一旦记录我们历史的文物受到破坏,其后果可想而知。上述这两项损失是无可估量的,黄金周致使大量游客的拥堵、聚集,破坏加剧,相较于此,拉大的经济数据又何足挂齿?
黄金周存废之争
黄金周形成之初的目的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而今观之,黄金周对经济的贡献、对GDP的的增长究竟有多大作用,甚至是否有作用,各界对其都有争议。
10月10日,假日办就黄金周存废问题征集网民意见,超过六成的网友表示对现行的假期安排不满意,仅有27.61%网民表示满意。其中,48%的网民表示不应该调休形成7天长假,46.77%的网民支持7天长假。
从游客、收入的数字来看,无疑每年都在增长,然而,有观点称,黄金周的贡献应该超越经济的眼光来看待,其对生态、旅游业、交通、景区、游客的旅游心情等都带来了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
黄金周期间拉动的经济大部分是旅游经济,而旅游经济在GDP中仅为一小部分,由此,有观点认为黄金周经济实际上对GDP并无多大意义。不仅如此,还引来了生态破坏、交通压力、景区受损等后果,基于上述原因,废除黄金周长假的声音此起彼伏。
此外,黄金周将假期都集中起来,国人为了充分享受假期,于是纷纷选择旅游出行,这是因此景区滞留、交通拥堵等的主要原因,若是能分流假期,分流游客,分散出行,将对各方面都有益处。
10月6日,经济学家汪丁丁则在博客撰文中称,每年长假的损失,保守估测大约折合2000亿元。其表示,目前每年两次长假,假前假后的低效率、心态调整,大约等于每年损失10个完整工作日。长假旅游,主要是年轻人,其中劳动力约两亿人日。全国损失20亿人日。据2012年城市人均产值数据,劳动生产率以每天百元计,即2000亿元。其建议进一步取消三天以上的法定长假,争取两年之后普及弹性休假制度。
此外,蔡继也认为,集中拥堵正是黄金周产生的弊端,并主张推行带薪休假取代黄金周,进行错峰旅游。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假期已不再仅仅是为了身体的休息,而更多的是追去精神的放松与享受。尤其是长假期间,长久的工作压力与紧张的生活节奏,使得人们越来越喜欢出行,在旅游中得到心理放松、精神享受以及大自然的陶冶。但是拥堵的假期却让这些愿望的实现大打折扣,这也就孕育滋生出诸多反对黄金周的声音。
当然,反对者仅是一部分,支持者亦不在少数。支持黄金周制度的观点认为,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黄金周无疑已成为社会建设的功臣之一,其对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国内旅游已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
此外,将当地著名景区的黄金周收入纳入政府GDP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政府亦有存在,倘若断然取消黄金周制度会对当即经济造成负面影响。而且我国一年的假期有11天,调休之后的黄金周只有两个,一个是国庆节,另一个是春节,但根据春节阖家团圆的传统,旅游的机会就仅剩下国庆黄金周,若贸然取消,国民的弹性休假、出行旅游将会受到限制。黄金周的取消,春节回家探亲的时间亦会受阻,基于上述原因,很大一部分人还是坚持黄金周制度,至少在带薪休假制度完善之前,黄金周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黄金周制度这个舶来品,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十多年,已然成为一种传统,大部分上班族,一年就渴望着国庆黄金周,因为这是唯一的可以旅游休息的机会,即使出行不便,即使人山人海,但有假期便是开心的,可以得到休闲时光,相当一部分人还已然对黄金周都存在期待心理,既抱怨黄金周又渴望黄金周。
此前,由全国假日办征集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意见的调查结束后,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整理工作,其结果显示,3天小长假“挪2做3”,网民反对强烈。对于节假日安排建议,网民呼声集中在两方面:恢复五一黄金周和延长春节假期。
不能忽略的是,黄金周期间的出现的各种问题让人们对黄金周的抱怨不断增加,其负面的影响逐步增加,存在的价值越发受到质疑,这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比如如何疏散交通压力解决道路拥挤问题,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旅行社以及导游的不规范行为的惩治和规避,游客的素质教育和意识拍的普及和提升等等。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才能真正让黄金周实现其最初的价值和意义。另外,带薪休假制度的完善将完成游客错峰旅游,如此景区的接待和承载量才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