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武汉承办的第89届全国糖酒秋交会上记者发现,上一届秋交会各大名酒企业纷纷主推天价白酒的盛况已经不再,中低价位的白酒成为主流。而在“中国白酒大王”五粮液集团展区内,经典产品52度五粮液及五粮液1618虽有展出,但占据更多展位的是定价较为低廉的感恩酒以及五粮醇、尖庄系列等。虽然记者发现观众问得最多的依旧是其52度五粮液及五粮液1618两款经典产品,但五粮液在展会上推出低至38元的新品,甚至售价10多元到80元左右的绵柔尖庄,也已成为五粮液集团的主推产品,不能不说是五粮液发力于“民牌”的持续努力。
近期国家商务部副部长李金早一行在四川省商务厅长谢开华、宜宾副市长景世刚、肖渭明等陪同下到五粮液集团调研时,赞扬五粮液作为中国酒业大王和世界级名酒,是联系民族友谊的纽带和历史的见证。而在国人心目中,五粮液肯定是全世界最好的蒸馏酒之一,但近一二年来,五粮液在致力于推进民族品牌国际化的同时,一改以往聚焦于高端的做法,提出“做精做细龙头产品,做强做大腰部产品,做稳做实中低端产品”的战略新理念,并最新推出五粮头曲、五粮特曲等价格亲民的新品,从而以品种齐全的多规格产品,向更多的消费者敞开了大门。
对此作出“可行性”印证的是,在今年9月28日于香港发布的第八届亚洲品牌500强榜单上,五粮液高踞排行榜第13位,再次蝉联酒行业状元,还比去年上升了二位。
在中国白酒遭遇“寒冬”,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的困难时期,五粮液品牌价值为什么还能一路“逆势攀升”?
答案只有一个:五粮液在白酒业的王者地位。五粮液品牌虽遇寒潮却不冷反热,其最重要的内核在于数十年如一日深度践行“创新求进,永争第一”企业精神的开拓进取,在于五粮液不断建树超强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不断提升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市场占有率等一系列处于行业领先因素的结果。
众所周知,五粮液不仅在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出口创汇、引领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出类拔萃,令人景仰,而且具有酿造美酒的天时地利条件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成为在国内外屡获金奖和中国名酒称号,并被第五十届世界统计大会评为“中国酒业大王”的主因。
正如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唐桥向来访的商务部、商务厅领导介绍,在酿酒生产过程中,老窖的窖泥是非常关键的因素,甚至比黄金还宝贵。五粮液明代老窖池历经600多年的岁月,一直沿用至今从未间断。他说五粮液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依靠现代科技开展技术创新,使传统酿酒工艺得到了可持续发展,保证了五粮液品质始终如一。
由此可见,五粮液在本届武汉糖酒会上的“低调”表现,显然并非故作姿态的应景,而是名垂史册、长盛不衰的一家白酒领头羊带头在白酒行业凸显品牌回归价值、消费回归大众的关键时期,为适应市场新形势所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
据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白酒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剧降18.2和54.5个百分点。
“中国白酒已告别暴利时代。”在中国酒业传承与创新论坛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直言,在经历10年30-50%的年利润增长后,白酒业将回归理性,价格在200元以内的酒最好销。“白酒企业要调整心态,瞄准大众消费谋求长远发展。”
中国白酒业“回归理性”的直接原因,显然是众所周知的限制“三公”消费、禁酒令等政策因素,包括塑化剂、农残门、勾兑门等所引起的一系列市场发酵。但白酒作为莘莘民众离不开的“刚需产品”,又决定了白酒业庞大的市场基础。由此形成了全行业从非理性的高端向切合实际的中低端转移的发展趋势。
五粮液正是契合这种变化而因时易事,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带头从众望所归的高端市场勇敢“降温”,从而保持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增长,也为全行业带了一个好头。2012年,白酒行业危机不断,五粮液仍然实现高速增长,其中五粮液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亿元、利税突破200亿元、品牌价值达到659.19亿元,均稳居中国白酒业首位;五粮液股份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72.01亿元,同比增长33.66%,实现净利润99.35亿元,同比增长61.35%。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白酒业几次“洗牌”的格局调整,每次都是五粮液一马当先,引领行业冲出重围,迎接春天,及至形成了全国白酒看四川、四川白酒看六朵金花、六朵金花看五粮液的局面。如今,在走过“黄金十年”后,中国白酒业又走到一个调整的关键节点。白酒业面对困局,如何冲出低谷,获得新的发展,人们自然而然把目光投向有着行业风向标之称的五粮液。
白酒行业新的一轮考验,同样检验着五粮液领导层的远见卓识和创新胆略。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唐桥矢志变革的话语掷地有声:“五粮液非改不可,营销体制不改就没有出路。” 五粮液集团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长刘中国用富于哲理的语言坚称:“营销是一种态度,营销是一种理念,营销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而早在白酒寒冬到来之前的2012年上半年,五粮液就未雨绸缪、痛下决心,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对营销体制进行彻底变革,真正形成了快速反应市场,一切以市场为中心的营销模式,并形成了东北、华北、华中等七大营销中心,还将组建上海、北京、成都三大销售公司,从而彻底改变了过去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架构,再度走在了中国白酒业营销变革的最前面。
紧接着在今年全国春季糖酒会上,五粮液表示将按照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思路,逐步推出五粮液新品、五粮液375ML、老酒新品、1618新品、五粮春新品、五粮醇蓝淡雅、金淡雅升级版、六和液新品、尖庄新品等新产品,价位都比原产品有所下移,以顺应消费价值的回归。同时针对白酒低度化趋势推出五粮液35度、39度和42度三款低度化产品,使产品结构日趋完善,适应市场的需求更加合理。
五粮液开发低度白酒,也绝非被动地跟着市场走的应景之作。早在1989年全国第五届品酒会上,五粮液就已攻克白酒低度化的难关,其60度、52度、39度三个品种齐登榜首,获得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章。其中王粮液39度白酒是当年全国唯一一个获得金奖的低度酒。
从产品开发到营销体制的变革、转型,一系列未雨绸缪的措施、策略,使得五粮液在中国白酒行业这一年左右真正遭遇寒冬考验之时,仍然能稳保龙头老大的强大竞争力。因而五粮液在本届武汉秋季糖酒会上的“低调”,正是其自去年以来发力中低端产品市场和营销模式变革的持续。
经过多年的发展,五粮液已经形成高、中、低各价位酒的品牌系列。下一步,五粮液将结合远景战略规划,进一步深化资源整合与体制、机制改革,以强有力的生产、研发、市场团队为基础,打造更多老百姓买得起、信得过的亲民产品,并形成各价位区间的品牌集群优势,同时搞好集团的多元化发展。正如李金早部长所言,五粮液作为著名的民族品牌以酒而闻名,如今精于做酒又不完全做酒,围绕主业多元发展,多种经营颇有特色。
有分析人士指出,高端酒企发力中低端白酒虽是应对市场之策,却可谓是“迷途知返”,于企业于行业意义重大。长期以来,高端酒企均执行公务消费推动的高端发展道路,大众群体鲜有能力涉及,但是普通大众才是白酒的主要消费群体,通过此次调整,整个白酒行业有望走上正确发展道路。
而从另一方面看,五粮液剑指中低端也是有原则的,那就是“控量保价”,以保证企业的正当利润,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10月5日武汉糖酒会期间举行的五粮液经销商大会上,五粮液透露了在新形势下从战略到战术的各项新政,包括立足全价位运营对核心产品控量保价,对于9月推出的腰部产品特曲、头曲将在一两年内实现分销网络布局,对于六和液将在消化库存的基础上重新换装拓展市场,对于五粮醇继续提升市场操作空间,对于尖庄将完成分销和终端网络的布局,等等。
五粮液还特别提出重大渠道创新的“区域平台商”战略,即重点扶持一批区域性的平台商,这些平台商将拥有五粮液系列产品的长期经营权,五粮液将给予他们各方面的支持。同时实行以地级市为单元的区域招商,逐渐推行小区域平台商以改变过去那种大平台商模式,并以进一步细分市场来创造更大的销售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以科技创新、营销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加上坚忍不拔、扎实苦干坚守在白酒行业最前沿的五粮液,一定能够不断开创企业的同时也是行业的新业绩新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