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诚斌: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挑大梁

发布时间:2013-10-25点击率:708

 10月22日,第八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在成都隆重召开。本届欧洽会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主题,首次聚焦中欧在现代农业的科技国际合作。据了解,一直以来欧盟在有机农业生产、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业科技研究方面均走在世界的前列;而四川则是中国西部农业发展高地,成都也是农业技术国际交流的中心。此次举办“中欧现代高科技农业专题对接会”将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农业技术研发与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实现广泛和深度的国际间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

  一直运用科技致力于方便米饭的研发和生产的四川得益绿色食品集团在此次对接会上显得格外亮眼。会后,记者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何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优势作用等问题,专访了成都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会长、四川得益绿色食品集团董事长杜诚斌。杜诚斌表示:“中国的农业在当下就是要加强科技创新。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就说过,中国农业已经进入了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的新阶段,未来的农业发展出路在科技、潜力在科技,希望也在科技。”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将带动农业增效

  

  杜诚斌表示目前已经到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寻求发展思路和发展项目的好机会,一直以来国家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容是:“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为依托,‘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实行生产布局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其基本思路就是要“确定主导,区域布局,龙头带动,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

  而农业产业化成都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与成都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贡献密不可分。一方面,龙头企业在不断完善联结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组织形式、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和利益联结方式,努力带动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价值,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同时企业自身也在不断做大做强。

  2011年11月16日,成都市成立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杜诚斌当选会长。到目前成都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2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6家,省级龙头企业109家;会员的经营范围涉及种养殖、粮油加工、乳制品、肉制品、休闲食品、茶叶、果酒、花卉、药业、饲料、商品流通等诸多领域。据统计,仅2010年成都市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就达1291亿元,居西部省会城市前列,带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达20617个,联接带动农户建设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350余万亩,带户面达80%,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52.5%,直接解决就业20余万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可见一斑。

  

  龙头企业

  具有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

  

  在杜诚斌眼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立足本地优势,依靠科技进步,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实行专业化分工,贸工农、产供销密切配合形成规模经营,在开拓国内外大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功能等方面作用巨大。同时,龙头企业内联基地农户,外联生产和流通两个市场,扮演着一个火车头的角色,同时起着承内启外的纽带作用:不仅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又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同时带动农业实用技术应用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又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骨干力量。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不是一般的小企业能够做到的,必须要借助龙头企业的力量,将社会上的资金和力量聚集到农业产业化上来。当这些龙头企业把社会的注意力吸引到农业产业化上面来之后,必定会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及力量介入进来。

  杜诚斌认为,解决分散的农户适应市场和进入市场的问题,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难点,关系着结构调整的成败。他说:“要使结构调整不断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有一点显得十分重要,就是要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对接起来。”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户找到龙头企业就是找到了市场。龙头企业带领农户闯市场,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就可以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政府对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的行政干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的20多年以来,是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但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农民增收缓慢的内在原因在于:农产品产量与农村劳动力“两个充裕”并存;农业生产劳动率和农产品转化加工率“两个过低”并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可以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但从种、养业中获利,还可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增加收入。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农业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值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性竞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按照国际规则,把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创出自己的品牌;有利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全面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龙头企业

  应加强科技创新

  

  在谈到如何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作用时,杜诚斌坦言龙头企业要练好自己的本领,就应该坚实自己的基础,增强自己的能力。“首先,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龙头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新产品开发,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档次,实施品牌战略,增加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品牌价值,发展外向型农业经济,走出狭小的发展空间,走向全国各大城市和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农业。其次,要加强企业管理,把好农产品生产源头关,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检测,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要加强风险管理,开展风险识别和评估,加强风险防范;整合生产、加工和贸易等关联环节,强化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建设。”他说。

  杜诚斌认为龙头企业还要担当社会责任,推行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产。确保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产品原料供给,增强诚信意识,守法经营,保障消费者权益;转变发展方式,加强节能减排,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目前,中国在继续扩大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探索现代农业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项目。我们有理由深信,随着各个方面的积极推进,龙头企业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农业产业化的未来会更加和谐美好!”杜诚斌对农业产业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