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锡培:三十多年高速发展的态势或将成为历史,‘下高速’未必是坏事,今后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将更多地依靠管理的提升和技术创新,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的突破来实现转型发展。
■ 本报记者 王剑兰 王道海
9月20日,机电中国产业联盟委员会成立庆典暨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当选该委员会名誉主席的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蒋锡培在讲话中坦言:现在中国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候,需要有好的、新的理念和新的发展思路,关键还要有很好的举措推动落地,帮助大家实现各自的梦想,最终实现共同的中国梦。“我们要把企业自身做好,无论是从战略、制度、人才、品牌、技术、营销、甚至包括企业文化,都要能够成为长板,而不是短板,才能打造系统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创造了经济总量雄居世界第二位的发展奇迹,但也积累了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以高消耗、高投资、高排放和低附加值出口导向的增长方式,导致许多行业及企业整体产能过剩、市场销售受阻、盈利能力下降、传统比较优势正在迅速消失,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硬着陆的风险……如何使中国经济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轨道,转换到新型的、平衡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成为了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坚强决心,及一批富于责任感和远见卓识企业家的理性思考与企业行动。
作为长期率领远东企业走在发展变革前列的著名企业家,蒋锡培深刻地洞悉了此种变化。他说三十多年高速发展的态势或将成为历史,“下高速”未必是坏事,今后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将更多地依靠管理的提升和技术创新,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的突破来实现转型发展。他说中国经济在转型期碰到各种问题是很正常的现象,目前已经到了变革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尽快回归到理性的认识上,从追求量的增长回到追求质的增长,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在国际竞争上才会有真正的话语权。
中国每年一度的500强企业发布,几乎是所有当选大企业“皆大欢喜”的时刻,但身为中国500强企业评选及发布组织者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及兼任多种社会职务,自己领衔经营的远东控股集团也连年位列500强的蒋锡培,却在8月31日出席发布会及同期举行的高峰论坛上发表自己充满忧患意识的战略观点:在当前这样矛盾聚集的社会环境下,产业链过剩导致所有企业都压力巨大,企业必须改变自身现状,把握商业环境。每个企业都要明确战略意义和产品定位,从各种资源方面创新,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同时还应从制度、法律、管理层面有效抑制资源浪费,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实现利益最大化。
蒋锡培在7月19日由国家工信部主办的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推广经验交流会上,从四个方面阐释了远东集团在试点经营者管理模式方面的经验:第一,制度保障。公司上下形成高度的共识并建立诸如激励制度、分配制度等相应完善的制度体系。第二,人才保障。远东把德才兼备的要求量化成中国首家提出的六力六牌选人原则,致力打造优秀的人才和员工团队。第三,创新驱动。首先是战略创新,远东实施主业+投资发展战略,探索出一条适应市场规律的商业模式;同时依靠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开发的碳纤维复合导线等以巨大优势受到市场瞩目。第四,文化推动。远东实行“和”与“灵”结合的文化管理,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营造和谐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并坚持灵活应变的原则,不断寻求和把握企业发展机遇,使“和灵文化”成为远东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而在9月21日于南京举行的首届苏商论道暨江苏正和岛岛邻机构成立仪式上,蒋锡培在主题演讲中例举了远东发展的战略云图和流程优化等方面的措施。他说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审时度势,制定相应发展战略,寻找适合企业发展的契机;制定规则,规范行为,优化完善制度流程,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人。他说远东走过23年风雨,现有产业涵盖电缆、医药、置业、农化、投资五大板块,至2020年要实现电缆行业全球第一的战略目标,今后电缆产业定位为电力和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致力于电力规划、电力投资建设、能源管理和生产相关系列产品,其他产业在做好的同时也应力争做强做大。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有两个,一是心与心的距离,二是心与手的距离。对企业而言,人走在一起不叫团队,心走在一起才叫团队。世界上有想法的人很多但是成功的很少,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去把想法做出来。首先要去做,其次不能蛮干,要会做。再次要做好,做完美。”
蒋锡培这一番颇富哲理的话,不仅是他管理企业的思维准则,更是他以哲学思维指导企业发展的深刻感悟。他在夏季达沃斯论坛2013年新领军者年会上接受采访时称: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但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远东从事的几大领域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既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跟风,更不能因为发展之路困难重重就选择放弃。
“今天若不积极、主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这是一个漫长的、艰巨的、长期的任务。我们要有攻坚战的决心,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他说所谓的结构调整,是能够用更小的消耗,来生产更好的产品,包括产品品质、性能和体验等;另外要用最先进的技术来推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还要有更好的商业模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防止资源的大量消耗。
“改变中国制造的命运,要摒弃浮躁情绪戒除急于求成的倾向,脚踏实地在自身品质与质量上苦下功夫下对功夫,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坚持自主创新,提升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蒋锡培这样一句话,或许正是他从企业思考出发,持续发展远东控股集团及致力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思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