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据报道,有关部门正酝酿变革现行的原油和成品油进出口体制,并有望向4家地炼企业批准2000万吨原油进口配额。这只是针对能源垄断放开链条上的其中一环,业内人士分析,不排除国家层面已有针对放开能源领域投资的通盘考量,这意味更多的社会资本未来将在海量的能源市场里畅游。
三季度以来,改革预期一直引领着市场热点的演绎。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首次向社会公开了其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改革方案全文,并勾勒出一幅详尽的改革路线图:将放开对进口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的限制,政府有关部门不再直接规定成品油价格,改为在石油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时采取临时性干预措施。
分析人士表示,尽管这一方案并不一定是最终版本,但其指示方向的意义较大;再加上2012年中国原油进口金额已达2206.7亿美元,未来一旦改革方案实施,则万亿级的市场规模将给在国外有油气资源和仓储运输的上市公司带来机会,预计美都控股、宝利沥青、中化国际、飞马国际将获得资金的青睐。
油改拉开序幕,民资放开成看点
据媒体报道,有关部门正酝酿变革现行的原油和成品油进出口体制,并有望向4家地炼企业批准2000万吨原油进口配额。这只是针对能源垄断放开链条上的其中一环,业内人士分析,自去年以来,能源放开的事例明显增多,不排除国家层面已有针对放开能源领域投资的通盘考量,这意味更多的社会资本未来将在海量的能源市场里畅游。
早在8月16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明确表示,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商贸流通领域的特种行业,包括有序进入国内成品油市场。民营资本在石油产业链增值的终端环节再度获得政策扶持。此外,分析人士表示,石油、成品油的进口资质未来或也将逐步放开,困扰民资的油源瓶颈有望缓解。
今年以来,民间资本在石油石化领域的利好政策频出。《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意见》,(被称为民间投资“新36条”)文件发布后,商务部、国土资源部等各部委相继贯彻落实。6月20日,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提出凡列入国家能源规划的项目,除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以外,均向民间资本开放。此后,商务部也出台了有20条具体措施的《商务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商贸流通领域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发展连锁经营和特许经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商贸流通领域的特种行业,包括有序进入国内成品油市场。
原油进出口市场规模远超万亿
据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约为2.71亿吨,同比增长6.8%。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能源需求维持高速增长,原油进口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中国石化集团高级副总裁蔡希表示,目前公司外购原油量占比已经超过80%,资源瓶颈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分析师预判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将达到2.85亿吨左右,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可能突破60%。
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7月份当月,我国进口原油为2610.5万吨,同比增长19.6%;进口原油价值194.05亿美元,同比增长22.5%;1-7月,我国进口原油为16427.8万吨,同比增长1.5%;进口原油价值1271.86亿美元,同比增长-5.1%。
根据英国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公司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表示,中国由于经济蓬勃发展,呈现高涨的原油消费量,特别是因其公路运输量的暴涨,中国原油进口支出的年度额,预计中国原油整体进口量将自2005年的每天250万桶飙升至2020年的920完桶。而美国由于自身开发生产原油及非常规石油的生产,进口原油支出额反而将下降。
麦肯兹公司认为,2017年将是中国进口石油需求量超越美国的转折年度。中国原油进口支出的年度额,2020年将飙升到5000亿美元,远超过美国历史上的进口石油高峰期的3350亿美元消费量。此外,在能源供应上,中国将愈来愈依赖石油输出国组织OPEP。
还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国的需求成长大部分将来自于日渐飙升的汽车柴油需求,因为中国个人拥有的汽车总数量可能在2005-2020年之间,从2000万辆增加至1.6亿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