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之困紧逼豪华车“变道”

发布时间:2013-11-08点击率:562

为了在豪华车市场争夺份额,疯狂扩张经销商网络似乎是豪华车大佬们“必须”的选择。

  ■ 钱婵娟

  

  豪车疯狂扩张网络

  

  “今年我们制订的目标是增加超过75家经销商网点,逐渐覆盖空白市场。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是每年新开业不少于50家经销商网点。”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安格在早前公布了今年的经销商建设计划。

  戴姆勒中国业务主管唐仕凯在上海车展上表示,为了应对中国市场的低迷销量,奔驰公司今年准备增加75个经销店,实现早期计划在中国年增加50个销售网点的计划。

  奥迪宣布到今年底经销商网点将由去年的291家,扩张到340家;雷克萨斯宣布,今年底经销商网点将从去年底的99家扩张到120家;英菲尼迪去年称,今年将把经销商网点扩张到80家,高层换人后将80家定为2014年的目标;沃尔沃也将在两年内发展约40家经销商……

  

  投资风险不断加大

  

  众所周之,即便是普通品牌的汽车4S店投资都动辄千万元以上,而豪华车的4S店投资更是达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之巨。在过去,建一个4S店大约一两年收回成本。但是,近年,随着豪华车的增长速度减缓受厂商和消费者的双重挤压,经销商投资人的投资风险在不断加大,资金占用严重、库存利用率低、重复投资、卖车不赚钱等问题使得经销商投资人的投资回报无法得以保障,经销商亏损的情况时有出现。投资人开汽车4S店的冲动已经不再,而厂家的疯狂扩张策略甚至让现有的经销商报怨不断,厂家与经销商的关系日趋紧张。

  造成的后果是,价格战此起彼伏,经销商服务质量不断下降,厂家的品牌形象受到极大影响,恶性循环往复不止。

  经销商始终处于弱势

  

  站在厂家的角度,如果不扩张网络,不覆盖更多的市场,就难以抢占更多的份额。

  那么,车企如何破解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渠道困局,如何在加快网络扩张的同时又能与经销商实现共赢?

  总结下来大致有几种。如调整网络布局,在已经饱和的一线城市减缓发展,把网络布局转向西部地区和二三线城市;帮助经销商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如二手车业务、金融服务业务以及后市场的业务;开设3S店、2S店甚至1S店;更贴心的品牌如英菲尼迪则取消行业内“潜规则”的预付款制度,降低了经销商的现金流压力。也有厂家缩短给经销商返利的周期。

  但是,不难发现,即使如此,在厂家网络扩张中,经销商始终处于弱势地位。现有的经销商无法阻止厂家扩张;新的经销商加入,开店的过程中连一块地砖的品牌都由厂家指定;开店的风险完全由经销商自己承担。厂家一直将经销商称之为伙伴,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这一伙伴关系?如何更好地与经销商捆绑在一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近期,沃尔沃的尝试为更多的车企开拓了思路。

  

  沃尔沃的网中网能否“破局”

  

  沃尔沃汽车力求以和谐思维“破局”。10月31日,沃尔沃借全新标准零售体验店揭幕之际发布未来渠道战略,并与首批10家战略合作伙伴签署合作协议。在未来渠道战略发布会上,沃尔沃汽车中国(微博)销售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付强表示:“沃尔沃未来渠道战略的核心是三化两提升,即通过多样化网点类型、合理化网点规模、优化网点成本,以及提升网点形象、提升合作模式五大举措,逐步完善沃尔沃终端网络布局,打造更具优势的渠道体系竞争力。”

  为了实现厂家、经销商、客户的长期共赢,沃尔沃汽车计划通过与有实力、有经验的经销商达成战略合作的方式,建立厂商渠道的大网络与经销商区域布局小网络相结合的“网中网”模式,形成大网带小网的“网中网”格局。

  据悉,对于与沃尔沃有长期发展共识并达成战略合作的经销商投资人,沃尔沃会与其在规划的地域范围内共同制定中远期发展规划,批量授权,使得投资人最大限度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经营成本。具体做法是,根据区域的划分,将依据市场规模,采取不同的建店模式。例如一二线城市,将以在传统4S店功能的基础上增加电动车、可持续发展职能的6S全功能店为主,实现最全面的服务与销售。在三四线城市,沃尔沃将由3S(即销售+快修)、销售展示厅、机修+钣喷中心、快修中心组成。而五线城市,沃尔沃以快修中心的形式建立。付强表示:“我们制定的中远期发展规划,将使得投资人最大限度形成规模效应,但是我们的投资只有其他豪华品牌建店费用的50%。”

  据了解,让有实力的经销商拓展网点的做法目前也有部分车企尝试在做。但在豪华车领域,像沃尔沃这样让经销商帮助厂家一起拓展网络的并不多。另一方面,很多豪华车品牌为了保持其豪华的特征,都以4S店为主,很少有3S、2S甚至1S店,这也让经销商的成本很难得以下降,投资风险大,不利于扩张。当然,沃尔沃的“网中网”模式是豪华车企的一种新尝试,我们看到了其合理之处,但能否真正破局恐怕需要看其执行的效果。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