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染指金融 房地产与银行进入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13-11-11点击率:669

 10月31日万科发布公告称,万科拟以超过30亿港元认购徽商银行在香港发行的IPO股份,并有望成为徽商银行最大单一股东。

  与此同时,越秀地产母公司越秀集团10月25日正式对外宣称,越秀集团将以116.44亿港元收购香港创兴银行75%的已发行股本,成为后者最大股东。

  分析人士表示,多房企将投资触角伸入银行业,意味着房地产行业与银行的深度融合发展将成为大趋势。一方面在房地产净利润下滑的背景下,通过银行业稳定的收益提高利润率;另一方面,控股银行也将成为房企融资的有力平台。

  然而,房企试水银行业一定要认清潜藏风险。虽然房企扎堆银行业,但是目前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还停留在概念的阶段,房企是否能从收购中获利,目前仍没有具体的案例。

  不可否认,金融业从来就是风险相对较大的产业,一旦遭受危机可能会对房地产业造成冲击;而房地产市场一旦发生紊乱,也势必会影响金融安全。

  

  房地产商试水银行业

  

  万科拟购徽商银行在香港发行的IPO股份,这被业内视为纯粹的房地产公司涉足金融行业的里程碑事件。

  金融界人士表示,万科入股商业银行,投资价值应该为万科考虑的第一点。此外,也不排除万科想通过此次入股获取经验,为今后自己经营融资平台做准备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10月25日越秀地产母公司越秀集团表示,越秀集团已向香港创兴银行全体股东提出部分要约收购,以每股35.69港元现金收购最多不超过75%股份。此次邀约总金额约为114.44亿元港币,若能实现,将成为四年来首宗内地企业对香港银行的并购案。

  资料显示,创兴银行于1948年创立,控股股东为廖创兴企业,于1994年从廖创兴企业分拆上市。创兴银行现在除在香港设有总行及五十一间本地分行外,另于香港以外亦设有三间分行(分别位于汕头、澳门及美国旧金山)及两间代表处(分别位于广州及上海)。

  上市房企新华联再次涉足银行。新华联10月30日发布公告宣布,近期公司接到湖南省工商联通知,湖南省政府已正式向国务院推荐该公司为湖南省长沙市拟设立民营银行的发起股东之一。新华联在筹建的设立民营银行中拟持股10%,但最终持股数量仍需根据政府部门最终审批结果确定。

  相比万科和越秀集团,新华联只能算是小型房企,2012年新华联实现营业收入微增至24.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7.49%至5.05亿元。

  不过,对于新华联来说,这并非是其首次涉足金融业务。2012年11月,新华联以货币资金收购湖南新华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100%股权,而后者持有长沙银行6978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3.51%。此后,长沙银行向湖南新华联定向增发2300万股股份,新华联因此最终间接持有长沙银行4.61%的股份。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政策对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逐渐放开,国内房企和银行业联姻正式解禁,安徽、福建等多个地方房地产商都在酝酿进入银行业。

  自2013年6月以来,政府部门已经三次明确表示,将探索设立民资发起的自担风险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

  这一政策信号的不断释放再次点燃民营企业家的银行梦,民营资本纷纷筹建银行,其中房地产企业的动作异常活跃。

  2013年9月,安徽传出国购集团、新安金融、新华集团、华泰集团、恒泰集团、信地集团、金牛集团等七家民营企业共同发起组建合肥银行的消息,这七家企业中有5家涉及房地产或者本身就是以房地产为主业。

  在大型房地产商中,合生创展的金融业务早已风生水起。2009年,广州农商行改制成立时,合生创展旗下相关公司合计持有该行约5%的股份。

  同样位于广州的侨鑫集团,是华兴银行的大股东,出资17.5亿元,占20%股份;保利地产拥有韶山光大村镇银行8%股份。

  此外,北京城建投资2.6亿元认购锦州银行1.3亿股新股;珠海华发集团出资3亿元,认购厦门国际银行增资后2.5%左右的股份。

  更有甚者,有房企甚至入股多家银行,比如绿地集团先后入股辽宁盘锦商业银行、锦州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东方证券、呼和浩特市商业银行等。

  此后,金地集团、宝能地产、莱蒙国际、世联地产、新湖中宝、新华联、浙江广厦等房企亦参股不同金融机构。

  除银行之外,房企涉足金融业务还包括保险、证券、基金等领域,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等,已经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广东珠江人寿获准筹建,其中60%的股份由合生创展关联企业持有。广州另一家开发商香江集团,目前是广发银行、广发证劵和广发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2009年,香江集团入股湛江商业银行,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10年,香江集团又成功入股天津银行。

  在深圳,星河集团为深圳福田银座村镇银行的创始人和第二大股东,同时为阳光保险集团第五大股东和深创投的第二大股东。

  

  地产商涉银意在“输血”

  

  分析人士指出,金融既可以作为非物业发展相关业务中的多元化投资组合,又可以让房企从银行股权价值增长中获利,而目前众多房地产商参与金融业务也与其所处的房地产主业遭遇政策调控有重要关联。

  过去几年严厉的限贷、限购实施表明,国家楼市调控的有效手段还是控制房企的银行信贷。为此,一些大型房地产商实行多元化经营,集团旗下其他业务可与房地产业务相匹敌,因此不受楼市调控的限制。

  自2010年以后,银行开发贷款逐渐遇阻。毫无疑问,控股民营银行为房地产商获得贷款、参与分红等方面获得一定优先权。

  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曾多次表示:“房地产说到底是金融问题,将来的房地产市场,没有几千亿的融资平台,你只是一个打工的。”

  一直以来,房地产商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银行的关系。因为银行一直为房地产商提供贷款用于买地和进行房地产开发,而且也涉及向房地产商的客户提供按揭贷款。

  如果有了自己的控股银行,房地产商的境遇将大为改善。对于购买本企业产品的客户,房地产商可以让其通过控股银行办理按揭贷款,从而打造企业销售的一个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流动资金。

  据称,万科入股徽商银行可能与进一步加强融资渠道有关。因为万科现在是龙头企业,还处于扩张阶段,需要资金,和银行合作融资渠道和成本可能更低。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认为,对房企来说,由于中国银行业整体比较稳健,收购银行风险不大。而通过股权投资的手段,收购的银行可以以一部分资金对房企进行输血。

  有关专家表示,拥有自己的“控股银行”,多多少少对房企的项目形成支撑。房企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与银行的关系,在持续的宏观政策调控下,面对资金链并不是特别宽裕的情况下,房地产商确实是会将筹建银行视为解决燃眉之急的一种做法。有了自己的银行,一方面融资成本下降,另一方面资金流动性将有大的改善。

  今年9月银行资金投向就显示,开发贷继续收紧。数据显示,9月末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上季末回落4.1个百分点。房产开发贷款余额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4.9%,比上季末回升3.9个百分点。

  在部分房企入股银行的同时,房企海外融资也创历史新高。今年年内,房企海外融资已突破311亿美金,合计人民币1896亿。仅9月融资就达到了41.3亿美金,合计人民币达到了251.3亿。房企融资量明显上涨。

  9月以来,8家房企海外融资总额已经超过了250亿元,融资成本较低的利率尚不足5%,但融资成本较高的房企利率已经接近14%。因此,相对于银行融资渠道,房企海外融资成本非常高。

  房地产企业融资虽然一直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为主,但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一大趋势便是直接融资不断升高。

  分析人士表示,从未来发展看,在传统的直接融资形式如发行房地产股票、债券(包括在海外发行)基础上,房地产企业探索和发展新型证券化融资形式,还有房地产行业并购、引入战略投资人等,都将使得直接融资比例继续提高。

  事实上,万科认购徽商银行的举动,除了为赚取利润的投资行为外,更多人认为,这是万科拓展新的融资渠道的一种尝试。

  有关专家表示,地产行业有很大的金融性,这次万科的认购也是获取低成本融资的一个方式。目前内地融资还有很多局限,有一个银行的平台很方便。

  而银行贷款在内地所有的融资渠道中成本算是较低的,如果从其他银行拿不到贷款,从入股企业更容易拿到低成本融资。万科每年都要通过发信托和公司债来补充资本,这部分成本较高。

  企业控股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一直都是趋势。从上市公司管制角度讲,要考虑公允性,但从实际操作来讲,银行给自己股东贷款肯定会更宽松和容易。

  

  房企试水银行有风险

  

  10月29日,万科A发布三季报指出,公司1月至9月实现营业收入634.2亿元,同比增长37.5%,实现净利润61.6亿元,同比增长21.3%。历史数据显示,万科A今年年中净利润增速为22.31%,去年同期这一数值为41.74%。

  从10月29日发布的保利地产和金地集团两家地产龙头来看,三季报成绩整体看来不甚乐观。保利地产前三季净利增速20.71%,相比中报时期的35.7%净利润增速,环比下滑近15%,金地集团前三季业绩则出现负增长,处于垫底位置。而此前发布业绩的招商地产增幅居首,净利润增幅为49%。

  10月31日,132家A股房企的三季度财务报告均已发布。值得一提的是,上市房企净利润增长在今年第三季度出现转折,仅为9.1%,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低。

  中房研协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843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3%;商品房销售金额54028亿元,同比增长33.9%。

  中房研协研究中心认为,一方面是销售市场的回暖,带动交易量迅速提升;另一方面,全国区域内房价快速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商品房整体的销售额。

  不能忽视的是,从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涨幅来看,净利润涨幅远低于营业收入,房企的增收并未带来净利润的增长。

  中原地产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房地产行业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原因,除去高负债率、高贷款利率带来的高利息费用“吃掉”大量利润外,土地成本增加、楼市分化等因素都是造成行业平均利润率下调的原因,且这种趋势未来还难以扭转。

  随着房地产行业风险加剧、平均利润率下降,越来越多的开发商都在寻求多元化投资。分析人士表示,规模巨大的万科开始逐渐出现发展瓶颈,此次入股徽商银行更多是从业务布局和拓展利润空间考量。

  一直以来,房地产行业是产业资本、信贷资金及社会资金的主要集散地,但持续近两年的严厉房地产调控已让不少房企倍感寒意,越来越多的大型房企开始寻找“兼职”,希望通过跨界经营熬过冬季。

  以浙江民营房地产企业为代表的部分开发商思路灵活,金融、矿产能源两大高投入高风险的领域,已成为这些房地产企业新的主要投资目标。

  分析人士表示,房企控股银行,相关投资本身就有可观回报,其盈利能力不亚于房地产本业,而且旱涝保收。

  然而,受大环境影响,中国银行业已逐步告别利润高增长时代,业绩逐年开始下滑,加上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生存环境日益严峻。

  近日,16家上市银行三季报收官,尽管平均仍保持了百分之十几的利润增长率,但增速已趋放缓。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例,前三季净赚6402亿元,同比增长12.61%,而与上半年同比增长的13.13%相比,有所减缓。

  一些银行甚至出现利润增速暴跌,比如民生银行三季度净利润为103.69亿元,同比仅增6.27%,单季盈利增速下滑明显。浦发银行三季度净利润104.32亿元,环比减少了0.51亿元。而此前,中信银行2012年甚至出现过“接近零增长”的先例。

  分析人士认为,房地产行业比较特殊,有宏观调控政策,还有很严格的融资管制。因此,房企试水银行业一定要认清潜藏风险。虽然房企扎堆银行业,但是目前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还停留在概念的阶段,房企是否能从收购中获利,目前仍没有具体的案例。

  有关专家表示,房企进入金融业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地产与金融互相渗透过深,可能会改变整个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运行特征,既为双方带来种种便利和巨大利益,也可能由此生发出更加复杂的新风险。

  如果房地产业和银行业联姻一方遭受危机,另一方可能也会被“连坐”,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波。这二者捆绑在一起,其风险将会成倍放大。

  不可否认,金融业从来就是风险相对较大的产业,特别是当前闹钱荒的背景下,银行资产配置不当,地方债与影子银行都有可能拖累金融业,同时也可能会对房地产业造成冲击;而房地产市场一旦发生紊乱,也势必会影响金融安全。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