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勇于创新”这八个字,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参观泰隆时的题词,他高度赞扬了集团董事长殷根章和他领导下的泰隆集团,准确凝练地表述了“泰隆梦”的内涵,也是对泰隆31年艰辛豪迈历程的精辟概括。
创新,
不仅需要“勇于”,更需要“善于”
在 泰隆,“勇于创新”最大的亮点是“善于创新”。31年的泰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泰隆之所以能在全国同行业取得如此瞩目的优势地位,得益于企业领导决策 层超前的发展理念和先人一步的开拓创新、决策市场的战略与胆识。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很能说明泰隆的“勇于”和“善于”。
一是从零部件 仿制到整机创新。殷根章萌生制造钢帘线设备的念头,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泰隆集团一名从事减速机销售的业务员带回的一条信息:山东一家减速机应用单位 进口的一套钢帘线设备,因零部件局部损坏而被迫停产,要求为之突击仿制两只配件。凭借自己的技术实力,泰隆很快依样“克隆”成功。后经两年多的零部件加工 仿制,泰隆逐步掌握了钢帘线设备的局部制造技术。
然而,“克隆”只是“吃别人嚼过的馍”,像殷根章这样具有民族气节和创新精神的企业 家,是不会长期随人俯仰的。面对钢帘线设备制造技术被国外垄断,我国钢帘线及其他高端金属线材加工设备主要依赖进口的现实,殷根章决心打破国外的技术垄 断,下定了制造高端钢帘线设备的决心,并果断布下“人才引进、技术攻关、装备更新”三着棋,先后投放1亿多元资金购置国际先进设备,新建现代化流水生产 线,设立了钢帘线设备研究所,针对技术难题协同攻关。经过两年多的刻苦努力,泰隆逐步掌握了拉丝机、放线机、双捻成绳机等关键设备的核心技术,拥有了20 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与新型实用专利,产品技术装备达国内先进水平。
从设备零部件加工仿制,到国际轮胎大王——法国米其林公司将 其列为全球钢帘线设备指定供应商,到全球钢铁制造业巨头前三强的日本新日铁公司委托制造,再到法国、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等地区的客户 相继前往求购设备,泰隆集团用十年时间,不仅完成了我国金属线材制造设备从依赖进口到大批量出口的重大历史性转折,而且为我国钢铁产业的金属线材升级换代 和扩产增量创造了发展先机。
如今,泰隆已形成拥有20多个系列、近万种规格的国内唯一的中高档金属线材设备生产基地,其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出口产品占销售总量的1/3以上。
二是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标准化管理工作在泰隆集团推行较早,目前该企业在产品研发、拓展市场、打假维权、发展创新型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全国减速机行业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与服务职能。
据 泰隆集团技术中心有关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底,泰隆集团公司已制订40多项产品标准,建立了标准化方面的档案文本5100多册,其中实施运行的技术标准 1200多个,管理标准200多项,岗位工作标准近300项。在企业的生产、质量、物资、营销、环保、安全等运行体系实施标准化管理全覆盖,产品标准实施 率、企业质量达标率接近100%。泰隆管理标准化的实施,对我国减速机技术、质量与产品水平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宽容创新的失败,
失败是成功之母
殷根章有一句掷地有声的“创新名言”:创新必须宽容失败,否则,哪个还敢去创新?他还经常引用鲁迅的一句话来强化自己的说法: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
在 泰隆有这样一个规定,技术人员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时,允许第一次失败。在殷根章看来,开发新产品总是有风险的,如果这个风险全部由技术人员承担,就等于把 科技人员的手脚捆住,让人戴着“镣铐”怎么跳舞?事实上,虽然有了这样的底线,泰隆的第一次开发成功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贡献越大,奖励越多,科技人 员开发的新产品,从第一台产品开始,按销售收入的3%提成。正是在这个理念的支撑下,泰隆科技人员创新劲头勃发,创新热情高涨,创新产品一个接着一个。近 年来,泰隆集团先后开发各类专利产品4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型专利30多项,产品每年更新率始终保持在25%以上。
殷爱国正式进入泰隆最高的决策层担任总经理以后,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老一辈创业者的创新谋略。
在 泰隆的采访中,殷爱国还给记者讲过一件事:数月前,一位研发工程师向公司申请了一笔经费,用于一个新项目的开发。可是几个月过去了,这个项目迟迟没有结 果,有人向他反映,建议项目下马,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对此,总经理一笑置之。事隔不久,倒是这位“建议者”所负责的部门,由于一些日常工作的差错而受到 了公司的处罚。殷爱国解释说,在对待科技人员研发项目的问题上,泰隆的原则是允许犯错误,允许失败。毫无疑问,“研发工程师”给公司带来的损失要远超过那 位“建议者”所管理的部门出现的“小错误”。但是,一个是在新技术研发过程中出现的不可控制的损失,另一个则是只需要强化责任心就可以避免的错误,这两种 情况显然不能相提并论。创新,我们允许犯错误、允许有损失,其道理在于“失败是成功之母”。泰隆支持创新,更相信成功永远属于在创新道路上坚持到底的人!
记 者了解到,正是这种“宽容”,泰隆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仅以设计为例,其效果就非常明显。过去一个产品的设计过程由一名设计人员,按照一张图纸的设计程序 缓慢推进。现在,一名设计人员可对一个系列数百种规格的产品实现全参数化快速变形设计;一种复杂系数非标产品的设计原来需要一个月左右,现在减少为3天至 一周完成。同一系列变形产品的设计,由原来的20天左右减为两到三天,不但大大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周期,而且基本消除了变形设计误差和错误的概率。
保护知识产权,
就是捍卫创新成果
记者非常赞同殷爱国的这种观点:市场竞争中鱼目混珠的现象,有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设防的品牌容易被假冒伪劣侵害,这就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方面,泰隆的举措解除了记者的杞忧。
记 者在采访中获悉,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监察局局长唐大立一行三人在泰州市知识产权局局长黄雨祥等领导陪同下,来江苏泰隆减速机集团公司考察调研,对这家企 业贯彻国家专利战略,实施知识产权推介与维护,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进一步深入实施、树立样板,为江苏乃 至全国同行业搞好示范。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格局的不断变化,知识产权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近年来,泰隆集团把实施 知识产权战略作为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政策体系,制订实施纲要,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 和运用能力显著提高。在泰隆集团考察期间,唐大立局长及随行人员听取了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孔霞关于企业推行知识产权战略的汇报,参观了企业科技创新研 发机构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线。唐大立局长在考察时指出,泰隆集团的知识产权工作在建立组织机构、制订规划措施、实施资金与人才投入、发展专利技术、深入 打假维权等方面已形成系统工程,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创造了极大的潜力,对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构成了极好的基础条件,这在国内企业界并不多见。他希望泰隆的知识 产权推进战略能进一步细化并得到长足发展;希望通过知识产权推进,不仅在国内更希望在国际申报更多专利;作为全国减速机标委会秘书处单位,泰隆要为江苏地 区乃至全国同行业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为我国企业界的转型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成功经验。
殷爱国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介绍,随着市场竞争态 势的急剧变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的培育、配制与调控能力,更体现在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和维护的能力。为了有序推进企业知 识产权建设,早在“十一五”初期,泰隆在国内首批通过了由国家标准化委员组织的现场评审,被确认为江苏省首批国家4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企业。2008 年6月,经国内同行业推荐,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泰隆为全国减速机标委会核心企业和秘书长单位。
上述保护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捍卫了泰隆创新的胜利果实,维护了泰隆品牌的纯洁本质和市场威信。殷爱国言及此时,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企业家日报记者点评:爱因斯坦说,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从泰隆的创新理念和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旋律确实非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