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科技停牌前离奇涨停

发布时间:2013-11-25点击率:736

 中国电子集团整合再动一子。华东科技20日公告,公司正在筹划重大事项,鉴于该事项尚存不确定性,经申请,公司股票自11月20日开市起停牌。

  值得注意的是,停牌前一天,临近收盘之时公司股价在数分钟内从平盘附近直拉至涨停。“很难说其中没有什么猫腻。”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接近中国电子集团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公司此次停牌或涉及资产注入,这是中国电子整合中的一步,原本经营面板业务的华东科技有望进一步获得液晶屏资产。”

  据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中国电子集团”)主要拥有五大产业板块,分别为:新型显示、信息安全、集成电路、高新电子和信息服务。

  华东科技年报显示,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电子产品、平板显示器件及模块、石英晶体产品等,2012年实现营收8.09亿元,同比增长10.82%,净利润亏损4821.44万元。公司今年10月10日在互动易上表示:公司已经确定了压电晶体、触控显示及磁性材料三个方向。2013年上半年公司对压电晶体和触控显示产业进行了较大调整,调整结束后效果将会逐渐显现。

  关于中国电子集团的整合思路,据上证报此前报道,集成电路业务方面,中国电子集团打算以上海贝岭为整合平台,而信息安全与服务业务方面,主要以中国软件以及长城信息为核心。“综上所述,中国电子集团内部整合牵动最大的是集成电路业务相关企业,平面显示及信息安全与服务业务方面已调整到位或未来调整不大。”

  

  放量涨停异常

  

  华东科技2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因正在筹划重大事项,鉴于该事项尚存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故申请停牌。

  虽然公司没有直接透露具体为何事项,但一位接近公司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就是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正在运作的一些内部整合。公司常年处于亏损状态,今年前三季度又亏了1400多万元。为了帮公司恢复造血能力,重组是迟早的选择。与此同时,中国电子集团的整合一直在推进,比如将上海贝岭定位成集团的集成电路业务平台,以及退出国民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重组的消息早已是“路人皆知”。在深交所互动易上,不断有投资者前来咨询公司是否重组及何时重组的确切消息,公司对此均三缄其口。前述市场人士表示,操作此类重组股,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时机的把握,“机构一般采取分批建仓、越跌越买的原则参与。”

  在此背景下,公司停牌前的涨停就显得十分异常。首先,拉升操作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完成;其次,当天公司放出逾22万手的巨量,接近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成交量的3倍;最后,当日电子元器件板块的其他上市公司涨幅平平。如此三点异常,加之接踵而至的停牌,内幕交易的嫌疑可谓“瓜田李下”。

  为此,记者向公司求证相关情况,公司没有正面回应,并以“不知情”为由拒绝了采访。

  

  重组撤单频频

  

  记者梳理了近期先异动后停牌的案例,发现华东科技的情况并非个案。如9月下旬,申科股份、申华控股、梅雁吉祥与本周的航天晨光先后因重大事项停牌,停牌前股价均出现了异动。最终,申科股份、申华控股、梅雁吉祥在10月又相继宣布放弃重大资产重组,那些提前介入的投资者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离场,股价因此一泻千里。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自去年年底证监会强化了对公司重组内幕交易的清查力度。相关规定显示,当上市公司因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停牌后,交易所立即启动二级市场股票交易核查程序,存在明显异常的,及时将核查结论告知上市公司,公司可自主决定是否终止重组进程。由于内幕交易的存在形成了对重组的实质性妨碍,因此上市公司不得不“丢车保帅”,放弃重组。而上市公司股价在重大信息公布前20个交易日,特别是最后一个交易日是核查的重点。

  目前,对于内幕交易的监管链已经延伸至重组过会后。这种情况虽然比较罕见,但今年也已经有北人股份和华策影视两个案例。前者1月22日宣布重组方案获得无条件通过,但因有关方面涉嫌违法被稽查立案,证监会暂停了后续核准事项。直到今年9月,违法事项影响消除后,公司才获得了证监会的核准文件么,足足延宕了半年以上。后者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结论,不过董秘刘洋已经在暂停审核后辞职。

  有趣的是,严格的监管也令一些暗中着手准备重组的公司“措手不及”。即使并非因为重组的因素炒高股价,一些公司为求谨慎,将内幕交易对重组的影响控制到最小,不得不提前停牌筹划重组。“我觉得前两天航天晨光就有点这个意思,大盘不错,军工板块近期又很强,封了一个板以后估计公司为了避嫌吧。”前述投资人士推测。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