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龙良贤 毛力平 王萍)11月26日上午,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四川省大企业大集团核心人才培训会上作精彩演讲,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他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转变政府职能是此次三中全会民众期盼拆解的六大“硬骨头”之一,是政治改革、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旺的根本。
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的关键时期,面对民众拆解“硬骨头”的期盼,需要党中央直面“发展与转型”关、“政府与市场”关、“公平与正义”关三个“关口”考验,带领十几亿人民再续光荣和梦想。
《决定》指出,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郎咸平教授认为,负面清单的制定,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进一步解放了空间,有利于拉动经济。
关于城镇化,郎咸平教授认为,中小城市的城镇化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大城市面临的一些社会挑战,包括房地产价格上涨、交通拥堵、社会基础设施问题以及更为突出的空气和水污染问题。
直面“发展与转型”关,突破传统增长模式束缚,确保增速“换挡”期的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举措:全面审计地方政府债务、出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改革“路线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鼓励科技创新等等,皆宣示着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的决心。发展与转型,宛如拉动中国经济腾飞的“双翼”,只有找到二者间的“黄金平衡点”,在发展中壮大经济稳住就业,在转型中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突破限制,进一步完善土地、金融、财税、价格等机制,才能化解产能过剩之难,实现经济升级转型,推动深化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