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到了“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等相关内容,引起了众多国有及中小民营企业家的瞩目。“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混合体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决定》中出现的“公司法人、职业经理人、经济混合体。”这些经济类主题词,清晰勾勒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及企业人事制度改革重大走向,从方针和政策层面明确提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这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传递出了一种强烈的信号: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快建设职业经理人队伍,推进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配置,已经成为新时期企业改革发展的题中之义和必然选择。
11月26日,记者就《决定》第二部分“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中,提出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这一“亮点”内容,在北京专门采访了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民革中央原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周铁农。他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民营经济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也焕发了勃勃生机。可以说,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我国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三十年。当前,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
贡献不断增加
有资料显示,从2002年到2012年的10年之中,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从2002年的2200万家发展到了5000万家,中小企业数量的平均年增长量达到了8%左右。到目前为止,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而正是这99%的中小企业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进出口,销售的商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成为我国实体经济坚定的基础力量,在扩大内需、稳定出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吸纳社会就业的
主渠道作用不断凸显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增城镇就业岗位达4400万个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占到了规模以上从业人员的77.9%。统计数据表明,广大中小企业为经济建设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农民进城务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不断增强
据有关部门测算,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80%以上新产品开发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推动技术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生力军。
中小企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
重要推动力量
“十一五”期间,我国中小企业加快了从一般加工制造、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转移步伐,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和服务比重持续增长。尤其可喜的是,中西部的中小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
通过以上的粗略分析,可以看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因此,《决定》中提到“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是中共中央从新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其重要和积极的现实意义,是关心和支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当然,近几年来,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近几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市场竞争压力也在增大,给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困难。尤其是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失,让很多中小企业雪上加霜。当前,很多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是改革开放以后摸着石头过河的第一代创业者、先行者,平均年龄快接近五六十岁了,在未来的5至10年内,有资料预测,全国约有300万家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着传承发展的现实问题。有的学者更预言,未来10年将是中国民营企业“改朝换代”密集期,曾经成功的企业都要面对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企业经理是让子女、亲属继任,还是选择职业经理人?谁能够来接班?尽管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家族传承企业的模式仍然会受到众多中小企业的青睐,但是,有一种说法却值得深思:90%的家族创始人希望子女接班,而95%的子女却不愿意接班。虽然没有作深入的调查,但这种说法决不是空穴来风,如果“民二代”不愿承接父辈继续担任的企业经理职务,将会使“子承父业”的愿望遭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国外的研究与实践却表明,“子承父业”的模式只有30%成功概率,中国也有“富不过三代”之说,因此,职业经理人仍然将会是大多数企业选择企业领导人的主流模式。但是,由于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还未建立起来,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发展还很不成熟,造成了民营中小企业一方面出于对合格的、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的渴求,一方面又陷入了“谁是职业经理人”、“到哪里去找合格的职业经理人”的尴尬境地。迫于生存压力,很多中小企业甚至根本就无暇去顾及企业接班人的选择问题。所以,企业家们一定要抓住职业经理人这个企业最有活力的生产要素。可以说,能否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是破解企业传承发展的重中之重。
周铁农表示,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是台商投资比较活跃的地区,他很高兴见到出席当天论坛的一些台胞朋友,海峡两岸的和平发展,给台胞来大陆投资的企业分享了很多,例如大陆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红利,大陆的资源优势,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等等。随着大陆经济建设的发展,世界经济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旧的优势失去了,新的优势等待我们去创造,台商在大陆投资的企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新挑战。过去我们一直将注意力放在产品、市场、技术层面上,现在我们不妨将思索的支点转移到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与企业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建设上,看一看实行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后,能否让这一新的支点撬动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收到“满盘皆活”的效果。
建立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任重而道远,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职业经理人从来不是自己认定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要让市场来选择,由市场来评价、由市场来认可,这是市场化的基础,先从非公经济组织入手,以中小企业为重点,来推动建立中国职业经理人社会化资质评价制度,推进中国职业经理人人才队伍的建设,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