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9年新浪微博在新浪博客的基础上风生水起了4年之后,今年的微博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
首先是个人互动热度的下降,这尤其体现在微博“散户”上。越来越多的微博普通用户浏览彼此的微博并不评论,相反点赞和转发的行为越来越多。与之相反的是一些“大V”和“官方舆论点”的微博,浏览量、转发数、评论数高居不下。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微博“新闻媒介”的特性越来越突出。互动和交友已经不是微博目前的主题,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汽车微博营销,尤其是突出一些“活动”的微博推广,作用开始下降。
换句话说,现在网络用户上微博,只是为了浏览信息。个人微博的存在意义是为了提供一个“入口”和“转发”的需要,工具意义越来越大。那么汽车企业的微博营销,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三个:
一、体现互动性质的线上活动。例如抽奖之类越来越“鸡肋”,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吸引的只是一些对汽车感兴趣的发烧友,除非奖品非常丰厚或者中奖率极高,这样的活动获得的是短暂的围观。所以微博营销人员应该控制“奖品活动”的量和度。
二、车企的微博需要整合。未来的微博随着互动意义进一步下降,将会在线以往传统媒体经历过的“舆论领袖之争”,所以一个企业开通N个微博,甚至按照品牌开通N个微博的做法就显得非常愚蠢。倒不如一个企业就一个微博,形成围绕一个中心的拓扑圈层,同时方便管理。
三、高层管理人士的微博如何打造。目前笔者认为汽车人由于长期的“低调”,导致汽车业没有像房地产业那样,在4-5年前赶上微博制造“舆论明星”的那波风潮。所以现在即使是个人微博营销做得最好的长安集团—朱华荣带领的一拨企业管理人士,发布微博的热情不遑多让,也无法突破汽车圈达到一种全社会的关注。但随着微博“新闻点”的意义越来越强,仿佛给了汽车圈一次机会。高层管理人士应该主动走出去,整合自身和其他企业、媒体、汽车爱好者、地方经销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舆论高度。同时将企业自身的新闻发布工作转移一部分到微博上。某种程度上,这已经是那些微博营销不突出企业的最后一次机会,原因是个人在PC端浏览时间随着被移动端浏览时间的逐步挤压,将会越来越少,信息冗余的当下,不能形成舆论孤岛的企业,已经在微博上失去了领袖意义,随之展开的营销推广活动将是一种十分疲惫的随大流,作用和效果都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