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应INBAR(国际竹藤组织)和四川省政府的热情邀请,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大使马库斯·艾德和来到了成都。在四川省林业厅、欧盟项目创新中心、荷比卢中国商会举行的“四川地震灾区生计可持续恢复:促进灾后重建中环保扶贫型竹产业链建设”项目总结会后,马库斯·艾德和先生接受了媒体的专访。他说:“每次访问四川我都感到很愉快,这是一个好地方,用中国话说是‘天府之国’。”对于成都,艾德和认为这里将是复兴丝绸之路,打通中欧经济血脉的重要起点。他关注着蓉欧快铁的运行,并支招如何把返程快铁的车厢装满。他也对成都的城镇化有着极大兴趣。
竹产业项目:
四川灾后可持续生计恢复项目
艾德和先生对竹产业项目取得了圆满成功感到非常高兴,并对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参与和奉献精神表示感谢。
“四川地震灾区生计可持续恢复:促进灾后重建中环保扶贫型竹产业链建设”项目由欧盟Switch Asia框架支持,框架的目的是促进并把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纳入亚洲的中小企业及消费群体。欧盟Switch Asia项目是在亚洲区域规划下的项目,总预算15.2亿欧元,项目实施时间从2007年到2013年。到2012年底,总共资助了16个亚洲国家的66个项目。
“四川灾后可持续生计恢复项目”是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获得欧盟资助的。“欧盟当即拨款给项目,以使当地居民生计得到保障。我希望当地农户能够通过改进的农业经营和新的产品、市场技术持续地增加收入。”艾德和先生说,“通过4年的实施,我很高兴看到项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这个项目把当地丰富的天然竹子资源的发展潜力与人们的生计有机结合。如果加工技术精湛,竹子产品的质量能够在全球市场上与木质材料相媲美,而竹材同时又更环保,那也对贫困生产者有利。
“我上次访问成都是在2011年。我和欧盟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先生一道参观了位于受灾地区的项目基地。这一野外参观活动,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我们更好地了解到项目是如何改善当地民生的,了解到当地竹子产品的质量及其环保特色;还了解到未来竹子产业发展的潜力。通过参观农村合作社,我们亲眼看到项目是如何帮助当地农户获得持续的收入以及生产高品质的竹子建材。这些都对竹子产业的强大与繁荣至关重要,而环保型竹子产品能够为四川灾后重建做出贡献。”
经贸合作:
把蓉欧快铁返程列车装满
2013年4月26日晚11时,第一班从成都开往波兰罗兹的货运班列——蓉欧快铁通过成都海关检验后,正式驶出成都青白江集装箱中心站,开始了前往欧洲的旅程。
蓉欧快铁的开通对于国际货运公司而言,将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进步。敦豪物流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执行董事邹胤表示,蓉欧快铁的开通不仅有利于成都的货物前往欧洲,也能吸引欧洲企业将货物运抵成都,以成都为中心辐射中国西部。“这十分有利于来往成都和欧洲间的零散货物向成都聚集。”
习近平主席今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曾经表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对此,艾德和说,蓉欧快铁项目是中欧之间很大很重要的一个项目,我们双方的领导人在此问题上有过长时间的讨论。这是双方领导的一个愿景,欧方非常赞同这个想法,今后也将努力将这个想法付诸实施。蓉欧快铁的开通,是这个目标实现的第一步。
“在时间成本上,快铁比海洋运输有竞争力。但在运输的双向性上,目前还没有达到平衡。”艾德和提到,蓉欧快铁是中欧合作大项目启动的标志,这意味着中欧双方都致力于复兴丝绸之路,打通中亚、中欧经济血脉的愿景走出了第一步。
艾德和认为,蓉欧快铁目前主要是货物运输,比30多天的海洋运输有优势。但在运输成本方面的效益还可再提高。目前从中国到欧洲的列车,都是满载的,但返程的列车却比较空。
“应鼓励欧洲的企业来成都投资产品组装线,把返程的列车带‘活’。”艾德和出招说,中欧投资合作远小于贸易合作,双方还有很大的潜力。
碳商圈:
四川有望试点引入欧盟碳交易体系
上个月,京沪两地碳市场分别“开市”,到今年底,中国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中包括天津、广东等在内共计5个试点可能开始进行交易。对于中国人密切关注的“碳商圈”,艾德和透露,今后四川也会试点引进欧盟的碳交易体系。
“碳交易在欧洲已实施了10年以上,已上升到欧盟的立法层面。中国碳市场框架借鉴了欧盟碳交易市场的机制设置,可以分享经验,特别是欧盟在此前总结的失败。”艾德和表示,失败的经验可预防中方重蹈覆辙。
城镇化:
大城市结对子经验要相互借鉴
“成都街上很多人骑电动车,这是低碳出行,我在北京也有一辆电动车。我想以后欧洲街头会不会也有很多人骑电动车。”说起城镇化,艾德和认为城镇化落到细处,就是节能住房、减排、节约粮食、低碳出行,在这些方面,中欧有很多相互借鉴的地方。
欧盟城镇化超过了75%,可给中国分享可持续性的经验。同时,中国建设节能城市的时间比欧盟要近,规划科学,可为欧盟借鉴。
对于城镇化,中欧双方正在成立一个网上平台,集聚城镇化相关的各个领域,如交通、减排、垃圾处理等。市长、企业、专家都可把建议、方案放在网上。
而11月举行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成都在内的中国12个城市同欧盟12个城市达成友好城市。艾德和希望中欧的大城市都能结成友好城市,共同来推进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