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3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以及激烈的煤炭市场竞争,作为全国特大型煤炭企业的大同煤矿集团积极抢抓山西“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机遇,多业并举抓转型、促综改,全力以赴保投资、抓项目,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强化经营管理措施,依托科技创新,加大新型产业开发力度,加快煤电一体化的国际能源大集团建设步伐,走出一条转型综改之路。同时,全力实施惠民工程,为企业发展凝聚起强大合力。
提升核心竞争力。该集团突出“煤炭做强、电力做大、资本做活、贸易做实”四大抓手,构建了煤炭和电力为主,煤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等九大产业多元发展的煤电一体化发展格局。该三大核心竞争力为,建设11个千万吨级的安全高产高效矿井集群,每座矿井1千人、1千万吨产量、10亿元利润;在成功并购漳泽电力上市公司、电力装机容量实现翻番的基础上,以建设深度融合的集约式煤电一体化基地为目标,形成大同、长治、临汾三大基地;建设高科技、高效益、高品位循环经济园区,以千万吨级矿井群为龙头,打造“煤-电-建、煤-电-化、煤-电-硅、煤-电-铝”产业链条,在塔山循环经济园区的基础上,再建5个产值过百亿的循环经济园区。1-9月份,全公司煤炭产量完成10721万吨,增幅13%;营业收入实现1475亿元,增幅32.4%;投资完成199亿元,增幅59%;安全实现了低控目标。
强化经营挖潜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该集团坚持“务实、扎实、落实”的安全工作作风,狠抓安全责任落实,深入推行“金字塔”和“六环五步”安全系统管理;在全公司开展了节支降耗活动,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制定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双十条规定”,以及严肃干部管理工作“五不准”要求;组建了财务公司,构建了“五渠道一公司”的六大融资平台,保障了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为了进一步加强煤炭销售力度,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带队跑港口、访用户、增销量,仅今年8月份就走访11家重点用户,累计新增煤炭订量734万吨。
科技创新激活力。该集团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育科技创新队伍,持续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企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仅去年,同煤集团共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31项,获省部科技进步奖30项,全年申请专利89项,授权40项。其中“大同矿区复杂开采条件煤炭火灾防治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发”获煤炭工业特等奖。在日前召开的2013年科技暨人才表彰会,该集团对295名各类优秀人才和402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了表彰奖励。通过实施科技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使科技引领了转型、人才驱动了发展,为推动企业转型跨越激发了活力。
产业扶贫来助力。该集团加大产业扶贫开发力度,确立了产业扶贫工作总体思路,主动与天镇县、浑源县、阳高县等6个县对接,经过深入调研,制定了对各县产业扶贫工作整体规划,并成立了同煤集团农业产业总公司,加快推进产业扶贫项目的落地。日前,与大同市天镇县共同建设的天镇县同煤现代农业园区正式开工,这是同煤集团落实山西省“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战略部署取得的重要成果。该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规划占地2874亩,建设连栋温室大棚2栋,各类温室大棚739栋,二期、三期计划建设蔬菜餐厅、观光休闲采摘园等。将用3年时间把园区建设成一个集蔬菜新品种展示、新技术运用等为一体的万亩现代化农业园区,把天镇县打造成为京津周边地区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通过农业产业的开发,加快了企业转型综改步伐。
此外,在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同时,该集团紧密结合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按照“依靠员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员工”的根本宗旨,全力实施惠民工程,把搞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关注热点民生这三大民生工程。
正如同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有喜所说:“坚持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让员工共享是我们始终不变的宗旨。当企业面临困难时,首先应该维护好员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以保持稳定,提振信心,共克时艰。”
搞好基本民生。该集团坚持薪随效动,确保员工收入,近年来人均年收入增幅保持在10%以上。投资151亿元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恒安新区,改善了10万户30万员工的居住条件。全面开展“党政工团大行动,环境治理献爱心”活动,对恒安新区15个小区及其环境进行了包保综合治理。投资1340万元改造了供水、排水系统,根据气候特点适当延长冬季供暖期。实施了“天眼”工程,在主要路段和居民小区安装了303个监控探头。新建改造道路18条39公里,实施了道路亮化工程,方便了广大员工家属居家出行。
关注热点民生。该集团把解决“老、中、青”问题作为热点民生。“老”就是关心离退休老同志,出台了老年优待措施,投资600万元改造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学员突破3000人;组织离退休员工赴南戴河等地健康疗养,为3565名老人发放高龄补贴,为70岁以上老人开通就诊绿色通道,惠及了近8万名离退休老同志,每年职代会承诺为离退休人员办的好事实事全部兑现。“中”就是中年低收入群体的问题,确定了实业总公司改革方案,将帮助2万多名厂办集体工解决收入偏低问题。“青”就是促进青年就业,通过劳务派遣公司、青年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等机构和渠道,帮助员工待业子女就业创业,目前已帮助3万多名待业青年实现就业,扶持300多名待业青年实现了自主创业。
保障底线民生。该集团建立了“一站一通道、两会一中心”惠民机制。“一站”即共产党员服务站,1227个服务站点遍布百里煤海,25000多名共产党员志愿者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拓展了“爱心超市”、“一助一”结对帮扶等服务载体,党员与群众结帮扶对子15068对。“一通道”即社情民意通道,并设立党委书记信箱、总经理热线电话等,为员工群众反映诉求搭建了平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两会”即“煤海阳光”帮扶理事会、“煤海希望”助学理事会,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帮扶中心,集中力量对特困员工和考入大学的特困员工子女进行帮扶,先后帮扶慰问困难员工34.3万人次,帮扶慰问金额超过了1亿元。“一中心”即青年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畅通渠道,积极引导矿工子女就业创业,多次被团中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表彰为“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优秀组织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