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中记忆最深的是一个词:精神力量。这源自于最近读的《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一书。尽管我还无法完全真正理解它的博大精深,但是我清楚它的核心——信念。
何谓信念?信念乃对某人或某事信任、有信心或信赖的一种思想状态,亦可理解为坚定不移向信仰迈进的一种精神。
执于信念的前提便是拥有信念。发现内在的力量、心之向往,才能据此定下目标,拥有信念。人本身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个人的偏向有所不同,各方面的潜力值也不同。正如书中所述,感悟是必须的。它会让你的生命焕发光彩,显露被遮掩的光华,发光发热,燃烧青春、梦想。感悟如同伯乐,发掘潜力,引导我们前行,同时也就拥有了信念。
执于信念,必须在潜意识中树立信心。在潜意识中植入思想:我可以达成我的信念、我的目标。“潜意识是习惯的策源地。如果我们希望健康、富足、成功,我们就该让潜意识领会到自己的想法,它是我们的理想、抱负和想象的源泉。这种力量人人具备,但却并非人人能够运用的。”当今长期稳坐财富排行榜前两位的微软公司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先生与投资大亨巴菲特二位曾联袂到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做演讲,当有华盛顿大学商学院学生请他们谈谈致富之道时,巴菲特说:“是习惯的力量。” 将信念植入潜意识,便是将信念变为习惯,将理想变为现实的万能钥匙。
相信自己的能力。虽说人不能自负,但古往今来,质疑自己的又有几人成大业?“只有我们不敢坚持自己的权力的时候,世界才会变得尤为苛刻。”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有什么样的期望才会诞下什么样的成果,一个一无所望却还口口声辩自己是安贫乐道的人是懦夫,终将一无所有。
信念的坚实基础是见识。人生来便有求知欲,求知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人的学习和工作需要勤奋的实践,也需要借鉴、学习他人的经验与智慧。不勤奋努力抱有侥幸心理等着天上掉馅饼的只能空想。巴菲特是这样概括:“我的工作是阅读”,这是他力量的源泉。
这本书中还强调了坚守因果法则,这有助于我们始终不怀疑自己的信念。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一个明确的原因。凡夫俗子只会埋怨运气、命运。有果必有因,无论生活学习、工作创业,遵循因果法则将受益匪浅。遇事遇人觉得困惑时,不妨冷静下来,集中精力,思考事件的前因后果,逐步化解我们面前的艰难险阻,这样你终将摆脱困难消除困惑。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向未来进发,不偏不倚地进行思考,也是我们人生中必修的一堂课。
思想能够主导一切,保护自己的思想领地也就是守护信念。一个人的精神是不容侵犯的,被侵入思想领地就意味着你不再是你,从内而外地被他人掌控,成为另一个人。思想领地也是信念的居所。一旦受到破坏,信念将流离失所,一切化为乌有。而消极的思想等同于被侵占,积极的思想才会带你走出低谷。正面的环境会滋养理想与信念。
执于信念并积极行动,我们会收获什么呢?我们会成长,拥有智慧,勇敢而有主见,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认知,还会在睿智的头脑引领下实现梦想。一切皆在心中,运用内在的力量,面对世界,面对命运,奋起扬帆!
还在踌躇什么呢?凝聚起自己的信念,蓄势待发,执于信念,向明天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