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经济的三大基调

发布时间:2013-12-30点击率:531

 2013年是中国经济并不复杂,但增长并不强劲的一年,这主要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由于严厉的宏观调控,201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一度承压,财政收入负增长、银行间市场出现“钱荒”、出口下滑、经济增速连续放缓……诸多挑战面前,中央开始调整政策,下半年稳住了基本面。第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速比上季度反弹0.3个百分点,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稳中略升,经济开始出现了恢复,在这一年中国经济也实现了“稳中求进”的总目标。

  2014年的经济形势是非常好的,首先是中国经济经过2013年的调整,问题解决了不少,而且国外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美国失业率已经降到了7%的水平,这都为中国经济恢复高增长奠定了宏观基础,笔者预判2014年中国经济的总基调为以下三点:

  

  一、“稳中求进”仍然是主基调

  

  “稳”,就是要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财政方面,不扩大赤字、压缩行政开支;保持货币政策的定力,不因经济下行放松银根,也不因复苏反弹而收紧流动性,充分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从政策上就是继续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定、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 ‘放活微观’,也就是不断的推动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内需潜力,旨在形成真正的增长内生力量。”以使中国踏上了以市场为主导的深层次经济改革之路,为破解经济转型之困提供强大动力。

  与此同时,“社会政策托底”直指民生保障。中国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防范和补救市场失灵,为民生兜底。

  

  二、经济改革仍然是重头戏

  

  三中全会推出的改革蓝图,增加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中长期供给能力,2014必将是改革的一年,改革是激浊扬清的过程。短期对国内总需求不一定是正面拉动,但结构改善是最大看点。以改革促创新发展,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发改委下一步要进一步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一律由企业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不同所有制形式之间直接结合、交叉持股、融合发展”。

  

  三、外贸形势趋于乐观

  

  2013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上半年进出口增速波动较大。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了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提振了企业信心,推动外贸增速企稳和质量效益提高。第四季度进出口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全年中国出口占全球贸易份额有望继续小幅提升2014年中国外贸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可能略好于2013年。

  过去5年,中国出口增量的43%来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其市场需求降温势必影响中国企业出口,同时,东盟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优势逐步增强,正在挤占中国产品的市场份额。但中国新能源、新兴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增长较快,明年将实现基本平稳增长。

  

  最关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

  

  西方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热钱流入,加剧了中国经济过分扩张的倾向,并使得一些资产泡沫的特征出现。而即将到来的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被认为美国经济正逐步走回正轨,并将加速实现全面复苏。如果事实果真如此,在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几年来超发、在新兴经济体逐利的货币,将从中国等国家撤离,由此造成这些国家的资金紧张,中国频繁爆发的钱荒就是证明。美国QE退出还可以通过贸易和资本流动对中国产生影响。最脆弱的是那些经常账户持续赤字和严重依赖境外资本流入支持国内经济增长的经济体,这些很多都是中国的贸易伙伴,由此将使中国经济受到间接的影响。为此,中国必须做好应对准备。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