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梦视野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01-08点击率:601

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为核心的中国梦,不仅以其深刻而丰富 的内涵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更以其宽广而深远的视野为全社会描绘出一幅真真切切的美好愿景。中国梦系列观点的提出,是对近代以来取得中华 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历史的深刻总结,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高度的使命 担当和政治自觉,完整地展现了我们党统筹中国和时代发展全局的战略智慧和世界眼光,为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当前,在经济、政治、文 化日益全球化、多极化、多元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将党的建设在中国梦的视野下进行考量,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践行中国梦,更有助于推动党建工作的探索和创 新。

  纵观中国近代史,不难看出,我们党始终肩负着团结凝聚全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重任,先后完成和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等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结束了近代以后中 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吹响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前进号角,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华夏古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实践证明,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基石。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两个一百 年”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中国梦进一步具象 化和目标化。要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否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扎扎实实、坚持不解地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 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创新和夯实党建基础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 平。唯有这样,中国梦方能梦想成真。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国有企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托起伟大中国梦的生力军。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重点是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在百花竞 放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企业梦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力量,个人梦是衡量人民幸福的基本要素,如何协调、把握好企业梦与个人梦的关系,用企业梦引领个人梦, 使个人梦融入企业梦,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在新形势下必须研究和解答的重大课题。因此,唯有树立以变应变、变中求进的创新理念,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 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更好地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党员干部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建功立业,为谱写中 国梦国企党建事业新篇章贡献力量。

  以创新工作思路为指引,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当前,随着纪委、宣传、工会、团委等一些党群部门的 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企业党建工作逐渐摆脱了势单力薄、孤掌难鸣的尴尬境地,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的作用日益明显,“大党建”的工作意识已逐步形成。在 接下来的工作实践中更需要进一步拓宽视野,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局限,摒弃那种认为党组织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 片面认识,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的服务理念,认真解决各级党务干部在面对生产经营工作时,不敢参与、不愿参与、不会参与的问题、变局外 人为局内人、当事人。为此,组织部门要肩负起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职责,为企业攻坚克难调兵遣将;宣传部门要营造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舆论氛围,为企业中 心工作呐喊助威;纪检部门要强化纠风治乱、监督指导的职能,为企业改革发展保驾护航;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 容丰富的实践活动,为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推波助澜。

  以创新工作方法为支撑,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为适应企业党建工作实际,加强和改 进党组织进行思想教育、组织领导的方式方法,确保党组织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认真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时,注重从政治的 角度和大局的高度来思考问题,抓好落实,做到行为政治化;其次,在参与重大决策,管理和监督方面,善于采取间接的方式,通过发挥企业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 部的作用以及党员的作用来实现党的意图,而不是直接决策和指挥,做到手段间接化;再次,必须严格按照上级精神和相关文件要求开展活动,建立健全严密的组织 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工作机制,保证党建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做到操作规范化;第四,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讲求实效、取得实绩为目的,采取灵活多 样,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做到方法灵活化;第五,在保证必要的集中活动时间外,也可以结合现场实际,在班前、班后和其他工余时间开展党建活动,做 到时间机动化。此外,在实践中还应注重强化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以创新工作载体为纽带,激发党建工作活力。不断创新 党建工作载体是牢牢把握党的组织工作重点和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只有紧密围绕企业中心任务,不断寻求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明确方向、大胆实践,创造 性地开展各类丰富多样的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不断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首先,从基层党建入手,进一步推进“五个标准化”建设(组 织设置标准化、制度建设标准化、主题活动标准化、文化建设标准化、资料管理标准化),以项目党建为抓手,不断深化党建主题活动,重点加强“四个机制”建 设,即坚持党建活动与项目建设同规划部署、同检查考核、同总结表彰,健全融入机制;坚持把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才效益和文化效益作为衡量活动 成效的重要标准,健全评价机制;坚持把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浓厚氛围作为项目党建重要内容,健全激励机制;坚持把主题实践活动由阶段性向经常性延 伸、由职工党员向外协工党员延伸、由党员向群众延伸,健全延伸机制。其次,从机关党建入手,通过在两级机关大力开展学习竞赛,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提高机关的业务能力、参谋能力、服务能力、协调能力和约束能力,全面提升机关履职效能和服务水平。再次,从外协队伍 党建入手,以保安全、促和谐为目标,认真落实党群工作协理员委派制度,切实做到组织管理主动吸纳、党内活动一体开展、思想教育及时跟进,努力形成活动有特 色、工作有实效、社会有影响的农民工党建品牌。

  以创新工作制度为保障,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制度建设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 性的特点,在党的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是促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的迫切需要。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来看,制度创新既要加强现 有制度和新建制度相互间的协调、配套,避免出现彼此冲突、抵触,又要注重制度的系统性、严密性与融合性,全力堵塞制度漏洞,弥合制度链条上缺失或断裂的环 节;既要重视对侧重于价值目标层面的实体性制度的设计与创新,又要注重对过程、方法、程序、途径等方面进行限定的程序性制度创新,进一步明确“做什么、怎 么做、靠什么做”,不断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确保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既要强调制度的实用性和可预见性,又要确保制度内容与执行程序的连贯性,减 小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既要把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升华,形成长效机制,一以贯之,又要在实践中对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制度和规定及时进 行清理和整合,废除旧制度,制定新制度,不断引导制度的创新与发展,努力形成科学、健全、有效的制度体系。

  以创新教育管理为依托,铸就 坚强人才后盾。圆梦中国,关键在党,强党强国,关键在人。一直以来,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建设都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动力与源泉,唯有坚持不懈地创新教育管 理的方式方法,持续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我们党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在教育管理的理念上,必须确立党员的主体地位,重视党员意识的培养和激发,充分调动党 员参与党内事务、履行党员义务、行使自我权利、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动力,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学习。在教育 管理的方法上,通过引入竞争激励、荣誉激励、物质激励和关怀激励,建立党员激励引导机制,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爱护,达到凝聚人,引导人、 服务人的目的。同时,必须正视党员个体的利益追求,使其能够在组织绩效的增长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并获取利益,从而进一步增强党员参与组织建设的自觉性和创 造性,变硬性灌输为人性引导。在教育管理的内容上,必须坚持统分结合、分类施教的原则,不断丰富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 求做到定位清晰、内容务实、形式多样、效果明显,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的政治责任意识和干事创业的热情,变单一管理为多元拓展。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