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应成为股份回购的表率

发布时间:2014-01-13点击率:660

中国证监会2014年1月6日召开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工作会议,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肖钢阐述了多个角度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观点。笔者观察到其所指出的全面落实IPO(首次公开发行)、再融资和并购重组中的股权摊薄和承诺要求;形成落实公司在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时回购股份的监管安排。对于股份回购,上海证券交易所实际上在2013年4月就出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业务指引》。结合目前A股情况,笔者认为作为A股权重指数影响力最大的银行类上市公司,有必要成为回购股份的表率,以稳定市场。

  从市场层面来看,2013年上海综指与深圳成指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表现最差的市场,而进入2014年,短短的三个交易日,市场再现跌势.一些大型权重股创出历史新低,市场中投资者的亏损再次扩大。龙年的低迷不振,在进入2014年的马年再次失蹄,充分显示A股市场的投资信心和投资者权益的损失。

  从A股绝对权重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均为A股市场中最重要的权重股之一,而16家上市银行股价目前基本全面破净。比如业绩第一快报的浦发银行,其每股净资产高达10.95元,目前股价9元附近,业绩显示每股收益高达2.19元;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大致如此。业绩增长且现金充足后而却是股价的低迷不振,如果投资者在前些年高位买入这些品种,目前的亏损可想而知。

  银行类上市公司是中国A股市场IPO与再融资最大的受益者,近年来业绩持续向好,员工收入大增的背景之下,其股价却表现如此之差,使得投资者信心受到重创。众所周知,在金融危机影响较为明显2009-2010年度,大型银行的再融资就超过万亿规模,而这些融资无不是大量投资者的真金白银堆积。我们仍以浦发银行为例, 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数据显示:上市以来总融资额高达629.9亿元,而实际上总分红额仅有247亿元,派融比指标仅0.37,远低于国际同行的水准。事过境迁,投资者亏损累累,而上市银行对于跌破净资产行为却较为漠视,从部分金融类公司来看,仍有大规模再融资的信号。在上交所今年4月出台指引鼓励破净公司回购指引出台近一年的时间内,目前没有一家银行类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对于持有此类股票的投资者而言,恐怕不能仅仅用漠视来形容了。

  “水能栽舟,也能覆之”,对于A股市场本应是股东利益一体化的,但实际上银行类上市公司的财大气粗,其并没有真正起到良好的稳定股价的作用,对于股价破净当然有宏观经济、债务风险等一系列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是如此,现金流如此之大,利润如此之高,也未见有如国际金融公司一年分化2-4次的情况出现,对于政策所倡导的破净回购股份,这些银行真的需要站出来,切实成为股东利益维护的表率。

  上市发行股票、再融资过程中,没有一家银行会拉下,数十亿、数百亿甚至千亿的股东再融资,都是如此之急,但作为A股市场影响最大,投资者信心的重要风向标,其不仅没有起到好的带头作用,相反,其漠视的后面或是投资风险的不断累积和投资者真金白银的亏损。

  中国A股市场未来将面临市场化、法制化与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如何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切实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每个上市公司的义务与责任,对于国家目前倡导的破净回购政策,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中最大的权重体——上市银行,需要切实重视起来,以更好的为股东提供回报和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简介:资深市场研究人士,在国有企业、美资公司从事高级管理工作多年,并在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执业证券市场研究10年以上,多年来在国内外主流媒体发表财经、证券市场研究等近10000篇文章,具有国家证券执业一级资格证书,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与证券市场策略、公司研究)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