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就2014年黔江区的前景与经济发展等问题,采访了重庆市黔江区区委书记杨宏伟,杨宏伟向记者介绍了黔江区2014年的重点工作任务。
记者:2014年,黔江区在经济发展方面有何打算?
杨宏伟:2014年黔江区将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主体功能区推进差异化发展,加强土地、资金等各项要素保障,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
我们将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按照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加大向上汇报对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定位、规划、项目、政策、资金支持,确保上级各类补助资金增长10%以上,力争生态转移支付达到渝东南平均水平,争取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市规划。
要把稳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6亿元。强化国市投资政策研判,确保重点建设项目获得国市最大支持。
同时加强用地调控。抓好土地中期评估和修编,保障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地票、闲置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增减挂钩等方式多渠道保障建设用地。
要务实推进招商引资。整合招商力量,创新招商方式,完善招商政策,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大、牵动力强、符合环保准入要求的产业链项目和突出特色的城市建设、旅游项目,全年到位资金120亿元。
黔江区将深入推进“工业强区”战略,提速发展商贸服务业,增强二三产业支撑带动力。
我们将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全年新入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00亿元。提速发展商贸产业。深入推进三岔河业态调整和提档升级,统筹推进老城核心商圈建设。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全面落实好鼓励民间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用好用活中央、市级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一批有市场、有效益的民营企业。
记者:现在全国都在推进城镇化建设,黔江区在这方面的工作有什么特点?
杨宏伟:黔江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核心,以“4个1”相对集中居住体系为载体,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要健全城乡规划体系。实施“规划全覆盖”工程,完成中心城区控规编制及整合,开展生态特色城市整体设计,完成道路设施及交通专项规划、新城空间规划策略及城市景观研究、工业园区产城一体化研究、城市旅游发展研究。要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大新城建设力度,集中推进天生湖城市客厅片区、桐坪片区、民族风情城片区、机场路北部片区的开发建设。建成新城公共服务中心。还要推进“4个1”相对集中居住体系建设。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集中资金继续打造濯水、阿蓬江、石会、马喇、小南海等一批中心集镇、旅游重镇。
记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黔江区有何安排?
杨宏伟: 我们要统筹推进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城乡基础条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加强交通枢纽建设方面,着力构建武陵山交通枢纽,深入推进大通道建设。实现黔恩高速公路初通。开工建设黔张常铁路,力争开工黔石高速公路。在能源和水利建设方面,完成太极水库、小南海补水和干渠整治、城区河道沉沙池建设,推进老窖溪水库枢纽工程建设。在通信及信息化建设方面,推进“智慧黔江”建设,推动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升级。加快推进4G通信基站和网络建设,实现重点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深化改革的决定,黔江区准备如何实施深化改革举措?
杨宏伟:按照中央和市上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对我区正在开展的改革,要继续深化;对制约我区发展、上级尚未明确部署的改革事项,要坚持问题导向,大胆探索推进。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集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土地利用制度、村级治理机制“三大改革”。有序推进农村转户进城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改革。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建立与三大功能区相适应的财政支持政策。健全政府预算体系,优化预算规划、控制、调节机制,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
记者:黔江区地处山区,农业占了很大部分,如何根据山区特点扎实抓好现代农业和扶贫开发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杨宏伟:把扶贫开发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大局中来统筹,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努力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坚持区域发展带动,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有序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因地制宜推进集中安置点建设,完善配套公共服务,确保搬迁对象稳得住、能致富。大力发展效益农业。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产量。集中力量发展重点产业,促进产业基地向优势区域集中,推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以青山绿水为目标,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着力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宁静的美丽黔江。加快生态旅游发展。认真抓好生态旅游发展区规划,有序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加快城市峡谷峡江景区建设,打造城市生态旅游窗口名片。加强生态建设。完成植树造林3万亩,实施森林管护19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切实加强林业资源保护,严惩滥砍滥伐。大力实施环保五大行动。强力推进“城区取缔燃煤设施、推广清洁能源工程”,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5天以上。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切实把握土地红线。
记者:在改善民生和政府建设方面有什么安排?
杨宏伟:在改善民生方面,要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集中力量办好22件民生实事,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5%以上用于民生。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大力发展科教事业。统筹发展各类教育,着力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优化城乡学校布局。提高全民医疗健康水平。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卫生绩效管理、临床路径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改革创新。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编制全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文化产业培植力度,推动城乡文化繁荣发展。继续办好22件民生实事。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1万人。建成撤并村通达公路137公里,实现行政村客运通达率93%。新解决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00口山坪塘整治,完成小南海干渠防渗整治工程。
在政府建设方面,第一,加强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突出问题,打牢学习教育和查摆问题“两个基础”,抓好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两个关键”,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偏不虚不空、不走过场,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第二,强化队伍管理。严肃政治纪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和区委的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以提高执行落实力为核心,加强政府系统干部队伍管理和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第三,提高行政效能。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执行上级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规定,高度重视批后监管工作,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和质量;第四,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完善社会公示、风险评估、责任追究等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第五,建设廉洁政府。完善政府运行规则和制度,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的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媒体舆论监督,让政府权力运行在阳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