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日太阳重组陷入迷途

发布时间:2014-03-10点击率:520

大起大落的光伏行业,如今又显得温暖如初,多家公司不仅走出了泥潭并扭亏为盈,而且对2014年相继而来的订单信心满满。不过,这一切似乎与宣告债市违约第一单的*ST超日境遇背道而驰。

  这家位于上海奉贤区的中型光伏企业,在几乎没有太多征兆的情况下,一夜之间就应声而下,如今还在品尝着苦痛。在它面前,得到救赎的或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来一次彻底的重组,要么收回账款。

  

  无法还债原因多

  

  2012年下半年起,超日太阳的流动性危机已显现。2012年全年,尽管其有16.4亿元的营收,资产负债率却高达84.21%,净利润为-17.5亿元。此外,该公司的账面上也仅仅存着2.09亿元的货币资金,可应收账款却定格在了21.4亿元上。

  该 公司董事长倪开禄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超日太阳资金面紧张的难题是两重因素导致的:首先,其把战略定在了“由组件向电池片扩张”上,2012年上半年就 有50兆瓦的电池片项目投资。其次,其参与的大量海外电站项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如当地的银行贷款迟迟无法批下来,超日太阳又独自承担费用并用于海外 的一个电站项目上,致使资金周转不灵。而2012年3月起,各大银行收紧贷款,超日太阳被迫“抽贷”,全年的现金流也就捉襟见肘了。

  有知情人士还向记者透露,倪开禄也有其他一系列的投资,可能占用了上市公司的资金(如保加利亚炼油厂、水处理项目、南美地区矿石等)。但倪开禄对记者澄清,这笔钱是他自己的,与上市公司无关。

  资金上的困境,并没有在2013年被化解。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继续攀升至90.1%,货币资金降低至6188万元,但应收账款仍高达21亿元。

  该公司2013年业绩快报显示,其全年营收为6.85亿元,同比降低58.18%,营业利润则为-1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是-13.3亿元。亏损的主要原因除了经济环境不佳之外,也是因为其对存货、机器设备、电站及应收款的大额减值所致。

  超 日太阳董秘刘铁龙对记者说,目前超日太阳不能履约8000多万元的利息,主要是资金仍紧张。其海外的大量电站变卖速度并不快,也不算很顺利。他举例说,现 在最大的电站项目位于保加利亚和意大利,分别有30兆瓦;希腊有20多兆瓦、美国也有20兆瓦。“我们一直在跟对方谈,但是大家仍纠结于电站的出售价格 上。”

  赛维LDK、无锡尚德等公司在这两年中也陷入了债务危机,但超日太阳没能出来“沐浴阳光”的另一大原因还在于:银行、有关部门对 于超日太阳的救助似乎不算太多。超日太阳无法像赛维LDK和无锡尚德那样,拥有最大限度的援助,只能依靠海外电站变卖、筹措资金等来寻求转机。

  目前,超日太阳公司仍在运转,但上海总部的生产负荷不高,可能每月的组件产量不到10兆瓦(1年不到120兆瓦),这相比该公司的产能300兆瓦要小很多。而且,超日太阳位于上海的工厂主要是来料加工组件(OEM),这也是因为缺少资金所致。

  超日太阳在洛阳、九江等地的电池公司则要更好一些。这两家关联公司已与天龙光电达成了经营协议:天龙光电负责提供原辅材料,洛阳及九江的工厂提供厂房、设备及技术工艺,彼此合作进行电池的OEM生产。

  

  重组进行时

  

  刘 铁龙透露,超日太阳已与多家业内外企业谈判,但是谈判进展不大。刘铁龙与另一知情人士也告诉本报记者,彼此谈判的难点在于超日太阳的盘子还是显得较大(资 产约60多亿元),同时该公司还有18亿元的短期借款,应付账款也高达20.56亿元。而且,未来超日太阳在被重组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来源,也是接盘者 踌躇不前的关键因素。

  超日太阳一度曾有明确的接盘者。去年1月底,青海国投旗下的青海省木里煤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木里煤业”) 与超日大股东达成过意向,打算持股超日太阳至少35%的股份。但木里煤业一位相关人士曾告诉记者,超日太阳的电站项目是他们接盘后担心的。“对方的电站项 目较多,而且集中于国外,这些小的分布式电站所要调查的包括土地审批、配套设施及上网等。调查需要时间、人力物力,我们担心这会耽误超日自身的发展。”

  刘铁龙也表示,超日太阳还是有一定的实力,比如其电池和组件分别有400兆瓦、300兆瓦的产能,而且该公司也正在研发“异质结”电池片,“现阶段,确实也没有明确的重组方。”

  他还提到,公司也不是非重组不可。“如果应收账款可以快速回笼的话,超日债的利息支付就不愁了,公司的出货也更加顺畅。”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